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去吃饭

(2009-03-26 17:23:09)
标签:

饮食

馆子

厨师

饭局

北京大董烤鸭店

小店

美食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每天在外边找食吃,自己都觉得下馆子有些太滥了。据说英国百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中,其中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就是每周出去吃两次饭,可见在欧洲外出就餐是件多么不容易和多么慎重的事情。而在中国稍有头脸在场面上混的人,那一个不是天天、顿顿有饭局,就象王朔说的那样,“人出名就是饭局多了”。在许多城市,一个人每天饭局的多少就意味着其在当地的身份和地位。前些日子到某个地级城市,一个老朋友在这个城市当个常务市长。他当晚招待我吃饭时,同时还有两拔客人要去“串场”。这还不是最多的,他说有时一个晚上要跑五、六个场。中国人外出吃饭太随意,体现了现阶段餐厅的功能主要就是“食堂”,是为了解决饱肚子问题。或者餐厅主要是用于社交的舞台,交际、应酬是大量的需求。而西餐则是艺术和美食两个层面的表达,能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和美食的双重需求。北京大董烤鸭店掌门人董振祥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中西餐现在的距离越来越大,这主要是餐饮理念的差异。

 

市面上的大小馆子,主要区别在前者肯定是就餐环境不错,出品比较规范、稳定,食品质量相对有保证,做的东西口味、卖相都说得过去,服务也不会太差。但大餐厅就是因为操作太规范了,过于注重标准和流程,饭可能还算好吃,但绝不会让你惊喜。当然你要是应酬,或是讲究吃的舒适,吃得安全些,应该还是选择去“大馆子”的。而小馆子出品质量很不稳定,你今天去了,吃的某样菜可能好吃的不得了,让你欢呼雀跃,兴奋不已,等你改日招呼了一大群朋友专门再去吃这个菜时,却发现今天做的很糟糕,与以前完全两回事。这就是小店的特性,有惊喜但不可靠。如果仅想好好吃点可口的东西,当然是选择有特色,特别是专做某一、二样东西的小店了。上海“黄埔会”总厨梁子庚每年都会抽出一定时间到不同的城市旅行,总是去找那些最民间传统的小店吃东西。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也是每年至少要往西北乡村跑几趟,专门去寻访民间老百姓开的那些小餐饮店,以对民间饮食做更多的比较和研究。

 

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冲着那个厨师去吃饭的现象,我们只会选择餐厅,但从来没有选择厨师的习惯。而在西方餐馆大多以厨师的名字命名,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家餐厅吃饭,也完全是因为要来吃这个厨师做的菜。在西方名厨是与艺术家齐名的,当然这些厨师的学识水平也非常高,博士、研究生不乏其人,行业资历也相当精深。反观中国的厨师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仅以师徒传艺方式成长,绝大多数只会做饭,不懂得美食创造。这也是中餐一直难以摆脱仅能在技术层面进步,在理念及艺术上毫无进展的重要原因。中餐的发展已到了一个瓶颈的时期,仅能以好不好吃来决定餐厅的生存。传统已走到尽头,创新还远未成功,甚至众说纷纷,还远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中餐进步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