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是北京一家火锅连锁餐厅,别的地方有没有连锁店我不知道。这家餐厅最出名的不是出品和味道多么好,而是其独特的等位文化。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在海底捞等过位就等于没去过海底捞”。底捞的等位似乎已成为其最具有品牌价值核心,最具企业文化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就象麦当劳、肯德基的品牌价值核心不在出品上,而是在其独特的国际快餐文化和美国文化上。
我去过海底捞在北京马甸的一家店。因早有所闻,特别注意了这家店的等位过程。客人来了没有位就先被迎到专设的2楼候位室,房间不算小,有空调。在这里可以玩扑克、下象棋、围棋,打麻将有专设的麻将台。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书报杂志,有免费茶水、饮料,瓜籽和水果供享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免费上网,另外还有专人为女士染指甲,为男士擦皮鞋。在这里等位不会无聊、烦闷,使以往让人很烦,很无奈的等位变成了一件很愉快,充满新鲜体验的一种经历,彻底颠覆了等位消极无聊的概念,使顾客把等位视为一种不能错过的快乐体验。海底捞能把酒楼都很头疼的因顾客等位而流失客户的问题,演变成能为酒楼品牌形象增分的正面积极效果,真是难能可贵。
深圳经营比较好的酒楼,顾客候餐等位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其中西贝莜面村的等位处理的比较好。顾客等位有椅子坐,可以边看西北风情的歌队演出,边嗑瓜籽,喝茶水等着叫号。等位超过多少时间埋单还有折扣,等的时间越长打折就越多等,弄得有些顾客故意要多等些时间。
其实能减少等位还可以多想办法,我在香港稻香海鲜,看到酒楼事先已备好一块与餐桌同质同色的间隔板,四人或六人台如果只有一半人坐,就用这块隔板示意分割出两个区域,再安排别的客人上座。这样就很有效地充分利用了餐位,减少了客人的等位时间。实际上让客人等位,不管用了什么方法来照顾和缓解客人的情绪,但让客人等位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在国外西餐厅都要提前订位,不接受“不速之客”,就是避免让客人等位。
从内蒙古西部走出的西贝餐饮,现在从二条线在全国发展,一是西贝莜面村在全国已开了二十多家店,二是在内蒙古开设多家全民海鲜店。前年在呼和浩特西边开了一家2万平米的“西贝阳光海岸”,专卖胶东海鲜。由于地点距繁华市区有8公里远,公共交通又不便利,连的士都很难拦到。开业之初客流就明显不足,特别是到冬天下雪天,更是车马人稀,餐厅的地理位置显然不太理想。这8公里的距离是个很大的障碍,严重地影响餐厅的经营,不过西贝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客人不方便来,就主动去接送客人,购置了十几辆面包车,每辆车上除司机外还专门配备一位服务员,利用接客人路上的时间,主动和客人交流沟通,介绍西贝,推荐菜式,给客人递热毛巾、矿泉水,还给客人唱民歌,甚至可以提前在车上就帮客人把菜点好,以节省客人的时间。接送车在呼和浩特市内象大巴站那样有专设的多处接客点,有专线行走的路线,返程时那桌的客人就由这桌的服务员跟车送回。这些做法大有与海底捞等位异曲同工的效力,特别是服务员利用往返的车程时间,与客人近距离,面对面谈话交流,不仅赶走了行车过程的沉闷,更是拉近了西贝与顾客之间的感情距离,使这原本对餐厅很不利的8公里距离反而变成了一个难得的与客人接近的好机会。后来似乎也开始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没有乘坐西贝这8公里的接送车,就好象没到过西贝阳光海岸一样。据说最多的一天接送车曾接来过500多个客人,很快就扭转了西贝阳光海岸客流不畅的局面。到现在西贝的接送车大多数已“退役”不用了,因为被动的局面早已改观,主动来的客人都需要等位就餐了。
通过以上所说,海底捞的“等位”与西贝
“8公里的距离”,其事例说明,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许就是一种发展的好机会,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有魄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