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内心中一种莫名的不安在升腾,想了半天,也没找到自己烦闷的真正原因,好像是一股没来由的烦燥和不安。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在这种情绪中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安,可是今天,我好像不愿意与自己的这种情绪待在一起,于是转到别的办公室,跟几个同事玩起了扑克,虽然心中的不安还在,但在大家边玩边说笑的过程中,已经化解了很多。今天下午,我以为这种情绪还会继续,没想到现在的我却是如此的平静,上午的情绪好像一下就烟消云散,不知所踪了。
这让我联想到女儿时常变化的情绪反应。有很多时候,我会关注着女儿情绪的变化,假若有一点点不开心的表情,一点点情绪上的变化,我都极为敏感,如临大敌般恐慌起来。从我自己的情绪变化中,我体会到,情绪变化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并且有很多情绪连本人都很难知道原委,所以在我们惊恐地追问孩子为什么不开心时,也许会让这种情绪更加强化。而当我们一旦弱化这种情绪反应时,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了。
平日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候,因为我们太关注孩子,太关注孩子的所有事情,所以,当孩子一旦有点变化我们就开始变得焦虑,变得不知所措。却没想到正是我们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的问题更加突出和强化,让孩子也随着我们的焦虑而焦躁起来。所以,不管孩子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要先让自己冷静,让自己处于一种泰然自若的状态之中,才更有利于消化孩子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话说回来,我们都不是圣人,我们也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很多时候比孩子更焦虑,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自责,而是去接纳自己的焦虑,让自己的焦虑和烦躁合理化,因为,只有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焦虑的转化甚至消失,更有利于我们的情绪平复。
回头看看自己这两年走过的学习之路,有很多进步,但也发现自己有很多的反复。如果是以往,我可能会觉得自己无用,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而现在,我很明白这是人的正常发展,也就很容易地接纳了自己在进步时暂时的退步,我想,也只有这样,在不断地走走停停中,才能迈出更大的步伐,让自己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走的更稳、更有信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