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博文《高中立体几何口诀》,我便如获至宝地打印出来。我想,这对于女儿来说一定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女儿下晚自习回来,我高兴地拿给女儿:“看,我在网上看到特别好的学立体几何的口诀,你也背背吧,肯定会对你的数学有帮助。”女儿非常淡定地拿过去看了几眼顺手放在了一边:“妈妈,我不喜欢背这样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没多大用处,我会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女儿的举动让我感觉内心一下失落起来,有失望也有点生气:别人总结的东西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为什么别人好的东西就不能吸取呢?我辛辛苦苦地给你打印出来,竟然只看了这么几眼,真让我失望。
等女儿回到自己房间,我呆呆地拿着这张纸看着。我在想:女儿为什么会拒绝呢?我为什么会感觉这么郁闷和失望呢?慢慢地感觉有了点头绪:我是因为担心女儿的学习才会感觉到失望,我希望女儿是一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状态,当女儿对这些不屑一顾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气愤。总起来说,我还是有着对女儿的担心,对女儿学习成绩的关注和不安。假如女儿能认真地看看这张纸,不管她是否能看进去,不管她是否真的接纳,也许我的内心就会很满足,因为这会让我感觉很安全。从这儿看,我的举动虽然表面是为了女儿好,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假如我完全是为了女儿,那么当女儿不接受时,我就不会有内心这么焦虑的感受。
从这件事我忽然想到,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的东西有多少是真正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我们又给了孩子多少他不需要而只是让我们自己心安的东西呢?记得一个朋友说起她的儿子的事,儿子高考时成绩不太好,只上了一个专科,这让朋友很担心孩子以后的前途,于是告诉儿子:“你到学校后要认真学习,争取两年之后考上本科,然后再考研、考博。”儿子当即反驳妈妈说:“妈妈,这应该是你未了的心愿吧?你干吗把你的理想和愿望加到我的身上呢?”我觉得儿子说的没错,乍看起来我的朋友是在为儿子的前途担心,事实上也不可否认妈妈的这一点担心,但更多的成分是妈妈把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加诸到了孩子的身上。妈妈希望儿子能一路顺风顺水地走下去,这样自己也就安心了,不用再为儿子操心了。也许我这样说会遭到很多父母的反对,其实我真的很认同朋友儿子的看法:“谁说专科毕业以后就一定过不上好日子?谁能料定我以后就一定比那些考上一本的差?”这样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和道路要走,而不是我们渴望的孩子都走同一条道路,事实上家长的心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最好、考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工作等等。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这些愿望夹杂了很多的内容在里边,所以,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时,便会失望和怨恨。这样,自己的内心得不到安宁,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和不孝。
做为家长,我们只要做好我们份内的事,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管教者,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让孩子完全地效仿。我们只要在孩子需要时给孩子所需要的,远远地欣赏着他用他们独特的笔勾画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这样我们也就尽到了我们的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