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当你在爱孩子、表扬孩子、呵护孩子、尊重孩子的时候,就是在幸福银行存了款;当你在打骂孩子,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在你用任何方式伤害到孩子时,就是在幸福银行提款。这样看来,幸福的情感保留多少,就看我们如何去教养我们的孩子、如何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了。
如果想在幸福银行的“存款”多些、再多些,那我们就要找寻一些陪伴孩子、教养孩子的好的方法了。其实,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愉快的时刻,我们都在为亲子幸福银行“存款”,我们存入的越多,孩子感受到的爱就越多,他们就会越踏实、越幸福、越有安全感。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注意不到这些,我们总是以我们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而忘了孩子的需要,这样就难免会与孩子的利益发生冲突。就是这样的冲突,让我们不住地从孩子的幸福账户提款,以至于孩子感受不到了父母的爱。我们怎样才能保证存入的多而提取的少呢?
一方面,我们要保证在孩子小的时候存入足够的爱。从孕育孩子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为孩子建立了幸福账户。孩子在腹中时,我们以期盼的心情陪伴着他们成长而不是把他们的来临看作无耐的选择,孩子的幸福账户就进了一大笔账;当孩子出生后,不论孩子美丑、不论孩子是男孩女孩,你都以惊喜的心情迎接他们、当孩子在婴儿时期,你不断地以温暖的手抚摸着他们、以幸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以欣赏的态度呵护着他们时,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存入;当孩子慢慢长大,你开心地陪伴着他们、精心地培育着他们、以无条件的爱呵护着他们时,孩子的账户就又存入了大笔的感情。其实,这一笔笔的感情存入,也正是你日后管教孩子的资本。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我们怎样呵护,不管我们多么在意,在我们的管教过程中,都可能会或多或少地伤害到孩子。假如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存了足够的感情,你也就有了管教孩子的资本和资格。最怕的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远离了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你的爱,那孩子的幸福账户就是贫乏的。当孩子长大回到你的身边,你再想去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冲突和状况。孩子的幸福账户的“存款”不但不会增长,还会在你的管教中有可能会成为负数。
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取存入一元钱,孩子的幸福账户入账一百元甚至一千元。而不要你感觉存入了一千元,而孩子只收到一元钱。有一句话说的好“要投其所好,而不要为已所要。”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看来,我们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给孩子适当的爱,给孩子所需要的爱,而不是我们相当然的应该给的爱。我们往往会以我们的想法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去疼爱孩子,但多数时候,这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或者是为了我们内心的某种需要,为了我们自己感觉踏实。比如,当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时,当我们为了孩子的前途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时,当我们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去打骂孩子的时候,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是对孩子的爱吧?这应该可以给孩子的幸福账户存入一大笔钱吧?然而,因为我们的要求过于偏,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得当,如果说你对孩子的爱值一千元的时候,孩子也许只收到了一元钱,甚至一分都收不到。这就需要我们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进账更多?怎样能让孩子感受的更多?只有当你尊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了孩子的个体发展,明白了孩子并不属于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唯一任务是让孩子的独特性发挥到更好,这样,当我们存入一元钱的时候,也许孩子感受到的却是一千元。久而久之,孩子的幸福账户就会是丰盈的。
总之,我们不但要给孩子确确实实的爱,还要给孩子讲究方式方法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孩子的幸福账户中添加更多的情感和存款,才能让孩子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不妨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我给孩子“存款”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