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任性不怨孩子

(2012-02-29 07:57:15)
标签:

教育

   有位妈妈跟我抱怨:“我现在都不愿意领孩子上街了,到了商场乱要东西,不给买就躺在地上哭闹,丢人又气人,真拿孩子没办法。”因为是邻居,所以我知道一些这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孩子今年五岁,是这个家三代单传,爸爸妈妈自不必说,爷爷奶奶更是疼爱有加。孩子奶奶说的非常形象:“我们家的重点就是小宝,他是重点保护对象。让小宝开心就是我们家最重要的大计方针。”因为家庭富裕,全家又都宝贝这个三代单传的孩子,所以吃的、穿的、玩的样样俱全,孩子妈妈也一直没有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按说,孩子应该是快乐的、满足的,然而,几乎每天我都能听到小宝的哭闹声。

    孩子妈妈之所以抱怨,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不会主动去要东西,而是做家长的因为疼爱孩子有选择地去买,可是小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孩子见的“世面”广了,“眼界”也宽了,看到了更多其他孩子拥有而他没有的东西,所以,每次上商场都会选择一大堆东西,不买就出现妈妈开始抱怨的场面,而妈妈每次都会无奈又生气地满足孩子的欲望。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非常富裕、对孩子疼爱有加的家庭里,小宝每天却以哭闹开始和结束这一天的时间呢?孩子为什么会这么任性而为呢?这是妈妈最大的困惑。

    我告诉孩子妈妈:“小宝的任性并不怨孩子,责任还是在家长身上。”孩子妈妈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责任在我们?是我们的疼爱太过分了吗?

    一方面,从小没给孩子一定之规。因为三代单传,家长自然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往往也因此而失去一个度,当家长无原则地退让,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我要什么,爸爸妈妈就得给我什么,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我喜欢的,父母就得满足我。孩子没有了边界感,没有了原则性,看似过得非常幸福,但往往孩子心理的伤害就隐藏在这些丰厚的物质下边,孩子失去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会不断地以物质的满足做为索取家长之爱的唯一途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和成长带来很多的磕碰。

    第二方面,孩子并不快乐。虽然家长不断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虽然看似比别的孩子拥有更多的东西,但孩子的欲望却也在不断地增加,一旦家长有不能满足的要求,孩子就会以哭闹来要挟家长,所以就会出现孩子每天哭声不断的场面。这样看来,孩子并不快乐,因为他虽然拥有很多,但还是觉得没满足他的需求,所以他还是会很难过,甚至因为父母一时的不满足而气愤和不满。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没有教会孩子有些需求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哭闹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第三方面,没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一件东西来得非常容易,你拿到的时候就不会有喜悦感、幸福感和快乐感。而当你真正因为喜欢这件东西,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时候,因为期待之后得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快乐的满足感。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欲望之中的东西也许家长都还可以满足,但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东西是不能拥有,甚至超出家长能力之外的,这时候孩子就会因为不能即时满足而难过,甚至会感受到父母不再爱他,会使他的内心有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

    这样看来,一个家庭中,即使再疼爱孩子,也要给孩子一定之规,也要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学会从物质之外去感受到家长的爱。

    我告诉孩子妈妈:“逃避并不是办法,因为怕孩子哭闹而不敢带孩子去商场也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从今天开始,可以把带孩子逛商场当做引导、教育孩子的一个新起点。在去之前,先跟孩子“约法三章”,告诉孩子什么可以要,什么不可以要,一般这么大的孩子会因为想去商场而轻易地答应你的要求。这时候,你可以再强调几遍你与孩子的约定,让孩子能清楚地记得你们的约定。到商场之后,严格地按照你们的约定去做,这时候,孩子肯定还会出现哭闹不走的行为,这就是你把握原则的时候了,一定要不断地轻声告诉孩子你们的约定,但绝对不要因为失去耐心而训斥、打骂孩子,或者是满足孩子约定之外的欲望。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在旁边陪伴,并告之孩子你们的约定。态度坚决又平和,这样孩子不会受到伤害,在哭闹无果的情况下,就会慢慢明白,自己的这种做法已经要挟不了妈妈,也就会逐渐改变这种行为,家长再对孩子适时地引导,孩子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原则,什么是能满足自己需求最好的办法了。比如孩子想要一件玩具,即使卖玩具的就在旁边,也要告诉孩子,现在妈妈不能给你买,如果你真的喜欢,下午或明天,妈妈一定给你买。并告之孩子,假如现在因为不买而哭闹,下午妈妈也不会再买给你。坚持你的原则,并坚决履行你的承诺,即使到了约定的时间孩子已经忘了,你也要提醒孩子并按答应孩子的话去做。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不会以哭闹来得到想要的东西,而是会学会跟家长协商,从而达到自己的需求。”

    总之,只要父母明白并做到给予孩子有原则的爱,孩子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