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网友问:
我是一位高中女生。我到现在都没定义清楚自己的性别,我觉得我好像是女的,好像又是男的,我喜欢男生喜欢的一些东西,也喜欢女生喜欢的一些东西,我和男生比较玩得来,也可以很好的和女生玩。我对自己的性向越来越不解,
我十岁之前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是女生,
在性向方面,我喜欢男生,但我希望成为一个被男人喜欢的男人,对自己女生的身体非常难受,希望可以有男人的身体。我希望我能成为gay中的1
我现在喜欢自己是个女生这个事实,也能接受以一种小鸟依人的方式当一个直男的女朋友,但我内心非常向往gay的性爱方式以及生活。有人和我说过第四爱,我也去了解了,但总觉得自己并不适合那个圈子。我是比较强势,但我更向往的是两股雄性荷尔蒙的碰撞,而不是一个强势的女的和一个弱势的男的。
我一直在抗拒自己和喜欢自己的现状之间徘徊,对自己又爱又恨,又接受又排斥,有人和我提过流性人,可我不太清楚那是什么。我越来越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将来该选择什么。有时候特别难受,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矛盾的感觉,我很迷茫。
简答:
感谢给我来信,提到你的困惑,我觉得这在青春期甚至在所有时期,都是很正常的。人与人不一样,有的人不会为自己的性别、性取向而困惑,他们似乎是很自然地成为了某一种人,不需要思考、选择,这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说幸运,是因此而免除了一些烦恼,说不幸,则是没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可能。
我曾访问过一位同运前辈,谈及目前由于新媒体的普及,年轻人似乎可以免除身份认同的困境,因为他们在很早就接触到了这些资讯,可以对自己的性别、性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以前的许多同志则可能因为对此不了解而步入异性婚姻,找不到出路。
然而她认为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在以前,我们不知道这许多的名词,同性恋、跨性别、流性别、第四爱…….,这可能会造成痛苦和困惑,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避免了被这些知识“污染”,可以在一个更原生态的环境中探索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对着一些已经有了相对明确定义的名词来进行削足适履。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网友的思考难能可贵,我想她其实是有很多机会将自己装进某个“柜子”里,因为她确实符合那个“柜子”的某些特征,只要进行一些自我调整就可以了,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希望为另一些不太适合既定规范的心理和行为也找到可以安身的地方。
顺便介绍下一个不太常见的名词,释义抄自百度百科。流性人(Gender Fluid)指在不同时间经历性别认知改变的人,在内心男孩儿和女孩儿的性别特征和表现交织在一起,而不适应传统的女孩或是男孩的框架。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他们的性别认知可能发生改变,跟这位网友的情况较为接近。
我想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名词定义是在某一种现象出现以后,人为创造出来的,用于尽可能地描摹某种现象。但任何现象之间是不能完全一致的,这个创造出来的名词是否能解释之前存在(也包括之后存在的)现象,是一个未知的谜。所以发现自己的情形与某个名词不(太)吻合,这一点也不奇怪。更重要的是,我们其实不需要某个名词能完美解释我们身上的所有特征,这也根本不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以为已经找到,但往往只是它正好能说明我们在那个时刻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已。
人生是一次远行,也是一次历险,处于某种不确定的状态,是常见的事。如果对此特别有兴趣,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来参与这个领域的文化建设。比如创造一个新名词,为了更好地解释一些事,或者拓宽旧词的释义范围,让它更具有包容性。当然也可以解构一些词,替换一些词,让它们成为历史,或者缩减它们的适用范围…….等等。
总之,在性/别文化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者参与进来,帮助自己以及他人更好地探索自我、连接他者,共同努力以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人可以自由发展,而不是受限于某些不必要的规范。
图片来自网络:http://finance.sina.com.cn/column/international/20130619/142715842329.shtml?bsh_bid=24803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