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以前,常能吃到物廉价美的黄花鱼。黄花鱼又叫小黄鱼,重量在一斤半左右,肉质细嫩鲜美,是上好的美味佳肴。现在的市面上,已经见不到黄花鱼的踪迹了。水产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类似于黄花鱼的鱼,或者叫“野生”黄鱼的鱼,都不是真正的黄花鱼。查资料以后知道,其实是一种叫黄姑鱼的鱼,是黄花鱼的表亲,长得貌似黄花鱼,但尖嘴猴腮,肉质也远远不及黄花鱼鲜美。
黄花鱼已经绝种了,吃过真正黄花鱼的人,是不会忘记曾经的美味。
黄花鱼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黄花鱼是怎样绝种的?最近看到一篇资料,很震撼。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方面我国人口激;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中的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各种物资紧,水产品也是供不应求。基于最大获利需求,渔民想到一种捕黄花鱼的办法:将船底挖一个大洞,然后安放一面大鼓。
到了春季,黄花鱼向沿岸洄游产卵的季节,捕鱼开始了。在黄花鱼必经的路段,沿海面的几千条渔船同时擂鼓并敲打船帮和一切响器。在水中,这样的声呐可以传得很远、很远。可以想象场面很壮观。
吃过黄花鱼的人都知道,黄花鱼的脑中有两块乳白色的小石子,这是黄花鱼的听觉系统。潜在水下15米深处的黄花鱼受到声波的干扰,脑中的石子会互相碰撞,黄花鱼难以承受,惊恐之中会上蹿下跳。离开水下15米的深度,由于压力的作用,鱼鳔会破裂,于是,震死的黄花鱼尸体飘满了海面......
渔民用这种奇特又简易粗暴的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收获。黄花鱼尸体漂浮在水面,金灿灿一大片,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震死的黄花鱼被堆满船舱,像一座座荒寂的坟头被送回岸上,送上餐桌;来不及运走的黄花鱼,在海面腐烂发臭......
如此几番的海盗式捕鱼,黄花鱼连同它们腹中的子孙后代,全都绝灭了。那种断子绝孙的响船,后来搁置在岸边,再也派不上用处了。后来渔民烧了响船,一些年长的渔民,说起此事,已经追悔莫及了,那些神通广大的“妈祖娘娘”也不能保佑渔民的丰收了。
据世界有关资料调查,目前全球已有60%的鱼种濒临灭亡,许多物种在消亡。中国人口在增长,世界人口在增长,一方面,世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恶病衍生;另一方面浪费食物现象严重,饕餮者越来越多,肥胖者越来越多。真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未来趋向会怎么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