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abbao.cn/images/2014/6/16/XinWenChenBao/6275247214048_middle.gif
据6月16日《新闻晨报》A4版的报道,古诗将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删除。报道说,为给小学生减负,上海地区小学课本将瘦身,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的一年级第一册课本,将会删除原先全部的古诗8首。这条新闻,令人咋舌,不觉五味陈杂。
唐诗宋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些古诗朗朗上口,字字玑珠。它是心灵的一种共鸣,精神的陶冶,也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
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士豪迈精神;也需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那种能在明月底下解忧解愁的能力;更需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侠骨柔情。或许一年级的孩子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尚低,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他们这样的年龄,却已经懂得了长大了要当官、要当老板,要买大房子的种种“好处”(电视节目中不是常有孩子这样回答节目主持人的问题吗),那么,类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简单古诗,孩子不可能理解不了。六七岁的孩子是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优秀文化的浸润,绝对不会对一个孩子有害处。
都说,一代淑女、绅士的出现,需要三代人的演变而来——他们从小就要在娘胎里接受良好基因的遗传,刚一出世就要往血液里注入民族文化的精髓,还要接受素质品德的教育、良好家教的熏陶、举手投足的规范指导,等等,等等,这些和一代淑女或绅士的成长都是密不可分的。
有人说“汉语学习,孩子不要过早背负经典包袱”,但是我想,先入为主,你让社会上的种种沉渣充斥孩子的脑袋,以后再去灌输那种能够提升人格的、唯美的东西,可能已经为时太晚了。
去年,鲁迅的文章已经从教科书中删除了,因为有人说鲁迅和我们的时代相隔太远、鲁迅的文章太过深刻;现在,古诗要从一年级的课本中全部删除了......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想说,一年级的教科书中是不是一定要全部删除古诗呢?
我是一个普通的好人,我现在能以不太啰嗦的笔调,在博客里充实自己,娱乐自己,偶尔也会在报纸上发表一点小东西,追求一些物质以外的东西,诚实做人,健康生活,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在我幼年的时候,父母灌输给我的那些古诗和童话故事的影响。古诗,让我写作的语言尽量简练;古诗,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化精髓和精神粮食。
放在这里留个纪念

链接我的相关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260cc0100iqp6.html?tj=1 《博客里的牵挂 菜园里的小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260cc0100jp4b.html 《秋后来算帐——歪诗一箩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260cc0100jnlz.html 《先删除的该是《红高粱》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260cc0100msw5.html 《我被咬一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