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加德满都以西的山上,有一座两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寺庙——斯瓦扬布佛塔,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之一。因为庙里庙外有很多猴子,所以又有“猴庙”之称。这里是佛教徒的一个重要的朝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因此每年佛主诞生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人头传动,热闹非凡。
这里的猴子一点都不畏惧人,庙中的僧人会定期给猴子喂食。导游一再叮咛大家,看好手中物品和包包,不要去喂食、招惹猴子,免得被猴子给抢了。
这个猴子露出很享受的摸样。


维护猴庙的工人


从猴庙看加德满都





走近“烧尸庙”——
在加德满都离机场很近的巴格马蒂河畔,坐落着一座印度教久负盛名的神庙——帕苏帕提那寺,这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寺庙,修建于公元400年,供奉着湿婆神和他的阳具。该庙前有几座焚尸台,因此这里也俗称“烧尸庙”。“烧尸庙”是许多外国游客必访之地,当然也有许多游客不愿意走近这里。
这座神庙在印度寺庙排行榜的地位很高,一千六百多年以来,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来到这里,朝拜他们心中伟大的湿婆神。而同时,这里也是一代代尼泊尔人告别人世的地方。不论身份高低的印度教徒,都以能得到火葬为荣,特别是能在帕苏帕提那寺庙前举行火葬,也这是信徒们最终的愿望。一具具尸体在庙前河畔的一堆堆火焰上化作缕缕青烟。其独特的露天火葬,令不少游客感到惊讶、震撼和纠结。
游客进去看火葬,是要买门票的, 1000尼币(相当于一美元)一张门票。神庙入口处的世界遗产纪念碑上写道:“这处遗产具有例外而又普遍的价值,从人类文化的角度视之,值得保护。”沿河的路上有许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
在寺庙前的河岸边火葬,他们现在的花费约相当于400元左右的人民币。岸边不时有抬着遗体的送葬人经过,按照习俗,丧亲家庭的男子会在河边剃去头发。人们在河边的石台上围起美丽的花环,架起粗大的木料;临烧前,要在死者的额头点上蒂卡红粉;要给死者洗脚,让他干干净净出世......三四个小时后,当遗体化作阵阵青烟后,骨灰随即被扫入巴格马蒂河中。
巴格马蒂河水流缓慢,它的源头来自喜马拉雅山,最终流向恒河。印度教徒认为,让死者的骨灰顺流到印度的恒河,死者的灵魂会在恒河中升华。参加火葬的亲属们没有太悲伤的场面,我们在不远的河对岸听不到哭泣声。因为信奉生命的轮回,这里的人们对死亡看得很淡然。这里聚集着很多闲散的人们,对本地人来说,河边的火葬早已习惯了,他们不惧怕死亡,因为印度教徒把死亡当作生命轮回的入口。当地人对死亡的态度可见一斑,倒是我们这些在隔岸观看火葬仪式的人,心中不太平静,甚至还有点激动和恐惧的感觉。
缕缕青烟随风飘走,空气中有一些淡淡的焦糊味道,由于隔得远,还能忍受。人生,总要谢幕,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但由于我们心中没有神的照应,也不相信下世来生的轮回,我们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因此,我们惧怕死亡,也不敢谈论死亡。今天的“隔岸观火”,是在观看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那是一场和自己的生命有关联的“演出”。我想,在场的每个人会和自己的生命进行一次严肃的对话......
无论游客对“烧尸庙”作何感想,此时此刻,直面死亡,注定是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帕苏帕提那寺庙,只有印度教徒才能进去。寺庙前有四五座焚烧台。一座焚烧台已近尾声,另一座的焚烧仪式开始了。


有人在河里捞捡未烧尽的木头。

游客在河对岸的看台上。

有一座桥连接巴格马蒂河两岸。桥对岸的右侧是皇家贵族的焚尸台,桥的左侧是贫民的焚尸台。右边的花台已经布置好,在等待一个升天的灵魂。

神庙周围散住着大约300多位印度教徒的苦行僧。他们居住在河边低矮的房子或山洞里,当有人造访时,他们会摆出各姿势,如果游客要求拍照,则需要捐赠一点钱。
印度教中的禁欲和苦行,号召人们摆脱世俗的各种欲望,提倡采取各种方式达到灵魂的净化。一些印度教徒在进入苦行期后,一朝顿悟,便远离父母妻儿,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找到自己心仪的精神领袖,拜在他的门下,从此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苦行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苦行僧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追求。印度教中的许多教徒,不一定知道国家的总统是谁,但对苦行僧的领袖人物是非常崇拜的。



那个游客肩头的黄色发辫,是从苦行僧头部缠绕过来的。


上图是“烧尸庙”边的老人院。贫穷人家中的老人死去,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燃烧的木料,便会把一些还没有闭目的老人送来老人院静候死神,死后有寺庙负责处理。
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些西方义工人士主动前来护理这些濒临死亡的老人,为他们清洗护理伤口,为他们祈祷。想想这些有爱心的人,确实很神圣伟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