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只留下了冰激凌的滋味

标签:
冰激凌车灯滋味欧盟斯洛伐克旅游 |
分类: 欧洲行 |
中欧的国家都不大,我们的车有时一天要穿行两三个国家,而且都是申根国,过境时不用停车,不知不觉中又进入另一国家。到目前为止已有25个国家参加了《申根协议》,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既可自由旅游、打工,也可转入其他国家就业、生活。真是令人羡慕。
这是进入斯洛伐克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没看到一个人,车没停,电子装置自动扣除来往大巴的高速公路费。我不知道假如是一辆军用坦克开过去,也无人阻挡?
在行车的途中发现一个现象,大白天许多车辆都开灯行驶。导游说是以前雾气较大,规定必须开灯行驶,因此出厂的汽车只要一发动,车灯就亮,现在没有硬性规定要开车灯。
后来我在当地的一份报纸上看到欧盟有的国家白天不开车灯要罚款,有的国家不罚款。欧盟各国之间来去自由,但交通违章处罚尺度不一而引起的矛盾,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一名德国司机接到了一张意大利寄来的罚单,完全可以忽视这张罚单;但假如发生在奥地利,德国司机就必须老老实实买单,不然过两周警察就会找上门来,因为德奥之间已经实现了了交通违章连网追查。欧盟正在力推一项协议,从2011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国家道路上行驶的汽车白天都必须开行车灯。
现在已到了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法,一个读起来挺拗口又不熟悉的名字。东欧剧变后,199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才一分为两,斯洛伐克成为独立的国家。这是斯洛伐克国会的房子,规模不大。(不知道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人是直的,房子是斜的?)
广场上的民族英雄雕像。
斯洛伐克的首都保持着完整的古城风貌。二战中,捷克与斯洛伐克对德国纳粹军队的侵入
这里也有一些新建筑与老建筑混在一起。
街上的人很少。斯洛伐克的首都只有40多万人口。
有轨电车在这里行驶了许多年。这种环保的电车在欧洲一直没停驶过,上海以前也有,后来都拆除了。
这幢房子挺有意思的,墙面上都是放大的邮票图案。
老城区古老的建筑在夕阳中散发着迷人的风采。
一条很有味道的巷子。
在老街中行走的好象大多数是游客。
这个当地女人的服装穿得挺传统的。现在服装流行几乎已全球统一化了,好象除了晚会以外,街上很少有人穿落地长裙了。她使我感到了一种时光的停留。
一个女孩在专心地练自行车,只有游客在东张西望,猎奇的眼光不停地扫描四周。
布拉迪斯拉法的街头比起捷克的布拉格来要清净多了,游客也不太多。
街头的民居建筑还是挺漂亮的。
这是古城区的大门,在大门正中的地上有一个圆盘。
我原以为地上的圆盘也是一个阴沟盖,仔细看看原来是一个地标。中间的4个箭头是东南西北的指向,外面的大圈上标明着这儿距离世界主要城市的距离。正下方标着“BEIJING 7433 km”。看到“北京”这两个字,我叫出声来,这儿离北京可真远啊。
一家小超市里一个小女孩注意地看着我们。斯洛伐克的物价比捷克便宜,在街上,一家Eduseho咖啡店的一杯咖啡,要比维也纳连锁店的咖啡便宜多了,合人民币2元。
街头的免费饮水机给游人提供了方便。
回来后看看地理介绍,斯洛伐克有许多静谧而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但我们是匆匆而过的游客,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法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感觉,倒是街头尝过的一客味道有点特殊的冰激凌,让我留下了一点回味斯洛伐克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