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不是读书天

(2013-03-27 18:29:25)
标签:

梦里花落知道少

三毛

感情

杂谈

分类: 我的书评
http://s9/mw690/5bd2c09f07c16f431dce8&690
                                                                              学校宿舍楼外的海棠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仿若只是一夜,它们就在时光里淡了容颜。宿舍楼外那一池海棠,在我还来不及惊诧其娇艳时,已经留下了光秃秃的枝桠。春天的日光里,到处泛着春困,一眨眼,便是一季的流离。三毛说,春天不是读书天。美国的这一段学习时光,是三毛在哀婉幽怨的日子里一次开心的出轨。我游离在书香之中,在每一个艳阳的午后,看三毛的离愁别绪。

 

有女孩子跟我说过,她读三毛的书常常会忍不住流泪。在我几乎翻遍三毛的书之后,我只能说一句,这样的女孩情感太丰富。尽管我也曾因为某些书,心情低落,哀叹,惋惜。只是如今,已经很少有书能让我为之伤感了。时间像个伟大的工程师,总在默默地塑造着我们的心灵。在经历诸多事情打磨之后,终于在我们的心里建造了一座城堡,挡住了俗世的纷纷扰扰。三毛的生活,常人无法了解,而三毛的落寞,亦是我等看热闹之人无法体会的。

 

我总觉得,如果看书是一种享受的话,那么,每个不同时期的心态只适合某一类书。在我被迫捧着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装深情逗女孩子开心的时候,我在郭敬明的序言看到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流连书店之时也曾翻看过。只是那时的心态,对这样的书难以说得上兴趣。充其量不过是用三毛的书去打击郭敬明的书,以此打击那些纯情的小女生罢了。而今心态自然不同,再看三毛的书,自是另一番感触。

 

《梦里花落知多少》应是三毛写得比较深沉的一本书,只因这本书写在荷西死了之后。三毛是单纯的,而单纯的人总是不懂得把情感隐藏。我总是很欣赏这种性情中人,跟这种人相处,不会担心肋骨被插两刀。因为有这种真性情,所以才会对荷西的死那么耿耿于怀。我们也终于知道,世间的事情不是每件事都可以风轻云淡的。哪怕洒脱如三毛,也有生命不能放下之重,这就是荷西。

 

当太多的薄情被世人当做一种习惯,红尘深处的真情也变淡。没有多少人真能够理解三毛对荷西的思念,这些思念里又有多少的剪不断理还乱。我也不懂,所以我只是看着三毛的深情淡漠着浮华,顺便钦羡那种红尘深处的眷恋。当荷西的父母参加完荷西的葬礼就去哄抢手表,当荷西的父母一次次跟三毛谈起荷西没有留下遗嘱的遗产,人情冷暖,世界的每一个都不过如此。然而,三毛父母的默默付出,又让我们体验到人世间亲情的温馨。

 

三毛说“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这是《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第一篇《背影》,我一共看到过三篇关于背影的文章。一篇是语文课本里朱自清的《背影》,另一篇是龙应台的《目送》,再一篇就是这。三篇文章写得深情,而又以龙应台和三毛这两篇为甚。两篇文章都是在车里看到母亲的背影,这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感情,自然细腻。荷西死后,父母是三毛活下去的理由。三毛说“我是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不死鸟》)。”世间没有一种情能抵过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尤其像在中国这种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过度。这种感情可以翻越万水千山,直抵内心深处。

 

情到深处情转薄,爱情在总在时光中被辜负。那些忘不掉的情,并不是在时光中刻下了烙印。而是在时光过后,拥有着忘却不了的美好。撒哈拉里的一场疯狂,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刻骨。而在那些平淡的关怀里走下来的岁月,天长地久之后成为了一种永恒。跟大多数“过日子”的女性不同,守寡的三毛没有再嫁。为一个男人从一而终的女人太少,只有在古代那些林立的贞洁坊中才能窥到一二。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扶持,生活中没有谁必须要依赖谁,但却总有一个人要跟你走下去。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孤独的生也不会孤独的死。生时,纵然没有太多的人陪伴,有一人便也足矣。死后,也会有一个人默默为你哭泣。当三毛在马德里遇到亚兰的时候,在她惊慌的神情中我似乎窥到了三毛心底再次泛起的爱意。只是,一个已经决定再也不爱的人,这是多么的无奈。在男女感情上,如三毛者,也足够让人钦佩的。但钦佩过后,却不会效仿。

 

当然三毛是有很多朋友的,这是我读三毛书时最向往的。我常常看到有些说自己并不是乐观的人,却总能很乐观的面对很多事情。比说三毛,比如说柴静。三毛的朋友真的很多,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职业。而且这些人又是那么的真诚。有时我就忍不住想,到底是三毛刻意美化了这一群人,还是这一群人本来就如此。我生活的小区没有三毛那么好的邻居,我周围的朋友,没有三毛那么多,甚至我上课的班级,没有三毛上课的班级那么活泼。三毛身上似乎拥有某种神奇的气质,在她的周围总是很容易就能聚齐一群真诚的人来。我也曾可以去看过三毛对自己性格的描写,甚至有时我觉得,三毛在与人相处中还存在某种缺陷。也许正因为这种不足,让三毛成为了一个真诚的敢爱敢恨的人。

 

三毛是洒脱的,她仿佛是红尘中的一个另类,挑战着这个世界上的规则。在世俗的眼光中,自我地活着。常常有人感叹,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许,只有如三毛般抛开世俗的羁绊才能生活在两个人的小世界。

 

春天不是读书天,然而在这个春天,我却读了太多的三毛。三毛的书并不是那种特别有营养的书,读过,感慨过,这个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其实已经足够。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对话:

你看三毛吗?

不看。

为什么?

太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