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公羊传》及全文翻译 —— 哀公三年

(2011-08-11 10:22:39)
标签:

《春秋公羊传》

及全文翻译

——

哀公三年

文化

分类: 【百万书库】

三年

【原文】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①。齐国夏曷为与卫石曼姑帅师围戚?伯讨也。此其为伯讨奈何?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辄②。以曼姑之义,为固可以距之也③。辄者曷为者也?蒯聩之子也。然则曷为不立蒯聩而立辄?蒯聩为无道。灵公逐蒯聩而立辄。然则辄之义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辞王父命④。以王父命辞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⑤。不以家事辞王事⑥,以王事辞家事⑦,是上之行乎下也。

夏,四月,甲午⑧,地震。

五月,辛卯⑨,桓宫僖宫灾。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复立也。曷为不言其复立?《春秋》见者不复见也。何以不言及⑩?敌也⑾。何以书?记灾也。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⑿。

宋乐髠帅师伐曹⒀。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⒁。

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⒂。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娄。

【注释】

三年: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1年)石曼姑:卫国大夫。

②辄:即卫出公,辄是名,卫庄公蒯聩之子,鲁哀公三年即位,鲁哀公十六年,蒯聩从戚这个地方进入卫国都城,出公辄即逃亡到鲁国。在位十四年。

③固:本来。距:通“拒”,抗拒。

④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何休注:“不以蒯碳命辞灵公命。”王父,祖父。

⑤是父之行乎子也:何休注:“是灵公命行乎蒯聩,重本尊统之义。”

⑥不以家事辞王事:何休注:“以父见废,故辞让不立是家私事。”

⑦以王事辞家事:何休注:“听灵公命立者,是王事公法也。”

⑧甲午:日期不确,差一天。

⑨辛卯:五月二十八日。

⑩何以不言及:即《春秋》作“桓宫、禧宫灾”,而不作“桓宫及禧宫灾”,故问。

⑾敌:地位相当。何休注:“亲过高祖,亲疏适等。”

⑿启阳:原作“开阳”,因《公羊传》为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现据《左传》改正。《春秋三传》注:“启阳,故鄅国也。昭十八年,邾人袭鄅,鄅子从帑于邾。其地在邾东鄙,则近于费,鲁既取都东沂西田,邾人不得不以启阳让鲁矣。故城之。季孙以叔孙附己,故与同城,而地则季孙得之。”鄅(yu语):国名,《春秋》昭十八年:“六月,邾人入鄅。”注:“鄅国,今琅邪开阳县。”地在今山东临沂县北。

⒀乐髠(kun昆):宋国大夫。

⒁丙子:七月十四日。季孙斯:即季桓子,又称桓子,季孙如意之子,鲁国执政大夫。

⒂癸卯:十月十二日。秦伯:即秦惠公,秦哀公之孙,在位九年。

【译文】

鲁哀公三年,春季,齐国大夫国夏、卫国大夫石曼姑率领军队包围了戚这个地方。齐国大夫国夏为什么与卫国大夫石曼姑率领军队包围戚这个地方呢?这是诸侯有罪,受到诸侯之长的讨伐。这里为什么说是诸侯有罪,受到诸侯之长的讨伐呢?因为卫国大夫石曼姑受卫灵公命令立辄为 国君。以石曼姑作为臣子的原则来说,本来可以抗拒蒯聩回国篡夺君位的。辄是什么人?是蒯聩的儿子。既然这样,那么卫灵公为什么不立蒯聩而立辄为国君呢?蒯聩的言行不符合道义。因此卫灵公驱逐了蒯聩而立辄为君。既然如此,那么辄作为蒯聩的儿子从道义上讲,他可以立为国君吗?回答是:“可以。”为什么可以呢?因为辄不能由于父亲的命令而不执行祖父的命令。接受祖父的命令而不执行父亲的命令,这是把父亲的命令贯彻到儿子的身上。不能因为家庭的私事而不服从公事,因公事而放弃家庭的私事,这是把上级的指示贯彻到下级去。

夏季,四月,甲午这天,鲁国发生地震。

五月,辛卯这天,鲁桓公庙、鲁僖公庙发生火灾。这两座庙都是早就拆毁了,这里说发生火灾是什么意思?它们又重新建立了。《春秋》上为什么没有记载它们重新建立了呢?《春秋》的体例是:已经记载过的事物就不再记载了。这里说“桓宫僖宫灾”,为什么不说“桓宫及僖宫灾”呢?因为对鲁哀公来说,桓公和僖公亲疏相等。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记载灾害。

鲁国大夫季孙斯和叔孙州仇率领军队去修筑启阳这个地方的城墙。

宋国大夫乐凭率领军队攻打曹国。

秋季,七月,丙子这天,鲁国大夫季孙斯死了。蔡国人把他们的大夫公孙猎放逐到吴国去。

冬季,十月,癸卯这天,秦伯死了。

鲁国大夫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率领军队包围了邾娄国国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