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行之二:球场印象

(2009-06-25 08:20:10)
标签:

杂谈

高尔夫

分类: 高尔夫心理
这次回国从南到北打了7、8场球,见识南北不同的风格,北方的球场通常较长,球道也比较宽,果岭大,相对平缓,速度也不快。而江南一带的球场,相对较短,球道窄,恨不能洞洞有水,一杆开去,只要不在球道上,多半就下水了。果岭相对北方通常小些,起伏较大,速度也略快些,但比起圣地亚哥这边的球场来,还是要慢得多。我比较习惯10以上的快速果岭,开始对慢的果岭很不适应,刚刚适应了就走了。上周和朋友打了回美国后的第一场球,在我主场第一个洞,竟将一个10码的鸟推,推出了果岭,来了个B2B(BIRDIE-TO-BOGEY)!让同伴们大笑不止,我只好自嘲的说“我的球还没倒好时差呢!”。由此可见果岭速度对成绩的影响,如果国内的职业选手整天都是在这种慢速果岭上练习,碰到比赛时的快速果岭,那他们的成绩绝对好不了!在美国一个球场拿工资最高的是草坪师,果岭的质量代表了球场的质量,不知中国的草坪师能拿多少?11以上的果岭速度在这边好一点的场子是很平常的事,美国公开赛的果岭都在13以上。果岭快到一定程度时,推杆、切杆的技术完全和慢果岭不同,平时如果没机会练习,比赛时必死无疑。
对国内球场的障碍设置很有看法,一是设立很多人为的OB桩,特别是在两个球道中间的树林中插上一排OB桩,使很多天然的障碍变得无用武之地,我想这不应是球场设计者的本意。另一个就是球道以外杂草丛生,球一进去根本无法找到,即便找到了也没法打,其结果和OB没什么不同。这种场地设置无疑会让你增加很多莫明其妙的罚杆,但其最大的弊端在于,让你没有救球的机会!救球能力是一个高尔夫球手整体水平的一部分,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可大多数球场连让你救球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人如何提高救球水平?长期在这种球场练习,会使球员的技术变得很单调,将来难以适应职业巡回赛的要求。当然国内大部分球场都还太新,也许过些年等树木长起来后,情况会有所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