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和我

(2014-05-11 08:53:08)
标签:

心理

母亲

女性

情感

分类: 《心迹·悟疗吾心》

妈妈和我       文/心理师李楠

每到母亲节,总想写些关于母亲的文字。心理学看重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甚至认为那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幸福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母亲节快到了,想想写什么。想来想去,写写自己和母亲吧。也算是我人生30多年来,第一次用文字好好回头整合和总结一下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既对自己是个交代(是啊,我深信整合一下和母亲的关系,是一个人生命完整,心灵完整重要的一部分),说不定对大家也有点儿益处。

1

回头总结一下自己生命的前30年,喜欢过,爱过的女人往往有如下共同的特点:外表都是身体健康,身材稍微丰腴,肤色白,人有精气神,眼睛大而有神;性格外向些,开朗而聪慧。等我成为了一名心理师之后,我明白了,我寻找异性的标准模版,就是我的妈妈。事实就是,只有具有如上特点的女性,才会引起我内心的兴趣和兴奋。从这点上来看,我确实是有恋母情结的。

我的长相和母亲也是极像的。母亲性格中的开朗和聪慧我也同样具足。只不过,我性格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点儿是继承了父亲家族中的老实和善良。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的父辈祖辈都是山东的农民,而我母亲的祖辈则是地主。不同的阶级背景,会人性格的产生自然会有重要影响吧。

在性格上,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同时具备了父母性格中的优点。父亲性格过于老实,善良,这样他虽然勤劳肯干,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但缺乏魄力和创造力。而母亲性格虽然开朗聪慧,有创造力和想法,然而性格中缺乏付出、奉献和吃苦的精神。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付出型的人,而我的母亲用现在的话说则是“比较自我”的人。我一直庆幸自己,既具有父亲的脚踏实地,努力付出,又具有母亲的有想法有创造力。对于我的工作和写作来说,这两种精神缺一不可。

2

母亲对于我心理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天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大概是一个少年犯罪的报道,妈妈说出一句话:“惯子如杀子”。妈妈随意一说,而我却内心触动。我静静的想了想,她从小对我的教育的核心思路也就是这句话了。

在我小时候,母亲是极少惯着我的。如果我犯错误了,一定会得到惩罚。记忆中有一次和妈妈参加婚礼,自己和其它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摔倒在水坑中,将刚换的干净衣服弄脏了,妈妈看到了过来毫不留情的给我一顿收拾,所谓的“收拾”也就是打。所以小时候,我很恐惧的是自己犯错了,那样我必然会遭受到妈妈的惩罚。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我的影响也是利弊各显的,利就是,我从小就养成了学会了自我反省,并且如果对方生气了,我一定先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进一步就养成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惹别人生气的心理特点。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会经常紧张和恐惧,怕自己又犯错了,或又做的不好了。直到现在如果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会本能的紧张起来,大概就是从小时候烙下的毛病吧。

3

我其实对母亲这样对于我“不惯着”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从心理学来看,父母不能一味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或者说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这样才会将孩子“惯坏”,不会让他的自我过分膨胀,过分自恋。而如果给予孩子的挫折过大,则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我的母亲给予我的挫折,比“恰到好处”稍微过一点儿。很多时候,还是会满足我许多合理、或许多不合理但不十分过分的需要的。

如果说,我真的有对母亲不满的地方,那就是我多年之后回头看我的成长经历,发现母亲对我的“共情”太少太少了。所谓的“共情”换句大白话就是母亲理解我,感受我的情绪,进一步回应我的情绪,安抚我的情绪。

母亲聪慧,但性格偏冷。记忆中极少有她抱着我,哄着我的时候。不是极少,而是没有。好在我的父亲很疼爱我,并经常抱我,或者疼爱着的摸我的头。所以我回忆小时候温暖的情景,都没有妈妈和我在一起,而都是和父亲在一起时的场景。我的爱笑的习惯,我想也是从父亲那里学会的,因为父亲小时候看着我,大多是笑着的。而我记忆中小时候和妈妈的记忆,最多的就是她喂我饭。大大的勺子,从大大的碗里舀出满满的饭,然后塞入我的嘴里。妈妈不和我共情,体现在每个地方,尤其是在吃饭这个问题上,我必须吃完她心中认为我该吃完的饭量,不然她就会觉得我吃不饱,我会饿着,这样她就决定不会善罢甘休的。确实,我回忆小时候,妈妈对我爱的最多的体现也就是这个喂我吃饭的场景。她确实是爱我的,以她认为最正确的方式。

我在想,如果小时候母亲会和我共情,会经常和我温柔的说话沟通,甚至能够经常的抱我,抚慰我,我就会在童年和少年阶段有更多的自信,内心也会更加的平稳和安全。

长大后,了解母亲的成长经历,就理解她不是故意不和我的共情,而是她根本不会,或者说,从小也没有人和她共情,去理解、安抚她的感受。小时候记忆中,母亲情绪不好的时候,会一个人在屋子里流眼泪,我看到了会急着到母亲跟前,给她擦眼泪,并用我稚嫩的话来安抚她,但母亲这个时候却习惯将自己封的死死的,让我离她远一些。母亲不光不和我共情,也拒绝我对她的共情,这对于我的挫败也是很大的。对我的负面影响有两点:一是在22岁之前,总是认为,是不会有女孩喜欢我、欣赏我、爱我的。二是直接导致我,在22岁之前,从来不会和女性交往,更无法彼此了解,乃至共情。直到我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才自己慢慢走出这两个困境。

4

母亲内心的不安全感很重。遇事会惊慌,这样她的聪慧就发挥不出来了。从心理学来看,母亲内心缺乏基础的安全感。后来我找到了原因,母亲刚出生不久,姥姥就因病住院近一年,差点去世。那时候母亲基本处在没有人管她的境地。不管她哭闹都不会有妈妈来呼应她,来安抚她。我想,这就是我妈妈内心基础安全感不足的根本原因。所以妈妈虽然聪慧,但一辈子在工作中没有干出什么成绩来,我想也是因为她内在匮乏安全感。

母亲的这种遇事惊慌的态度,也深刻的影响了我。直到我快30岁了,才慢慢的感觉到,其实遇到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那么紧张惊慌,进而稳住自己。从这一点上,我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事实就是,孩子会无意识中继承母亲的一切情绪。所以我经常会在咨询室内对妈妈说:“你越焦虑,你就把你的焦虑传递给你的孩子。你内心越惊慌,你的孩子就越惊慌。”

母亲内心的不安全感体现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节俭和攒钱上。我能够感觉到,如果母亲买一个东西花钱超出她内心的标准时,会有严重的内疚感。不花钱,尽量的少花钱,将钱赞起来存到银行中将其变为存单,手中一张张的存单,对于母亲来说,才代表着真正的“安全感”。所以,我多给母亲一些钱,远远胜过我去共情她,理解她。在这方面,母亲是个典型的中国人,一个实用主义者。

从心理学来看我母亲,她的“自我”一辈子也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我想如果我是我母亲的母亲,从小给予她爱和温暖,共情和回应,那样她的性格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然而,我无法做我她的母亲。即使是现在,我们母子之间的沟通,也很难有心灵层面的沟通。我只有在和她谈一些她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谁家的事儿的时候,才会沟通的好些。

5

母亲极不喜欢身体接触,别说拥抱,就是握握她的手都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个人很喜欢肢体接触,乃至拥抱。我想是因为她从小给予我的太少了的缘故吧。

作家王朔在生了女儿后,没事就抱着她,亲她,抚摸她。因为他看了心理学的书说,像他这样性格古怪,自卑敏感的人,都是因为小时候缺乏母亲的肢体接触和抚触。所以不希望女儿长大和他一样,就拼命的多一些肢体的接触。确实很有道理。我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婴儿阶段,就给孩子进行肢体抚触按摩。将父母的爱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是帮助孩子建立内心安全感的很好的方式。

6

我和母亲的价值观,世界观也完全不同。在这方面我和父亲是一致的:做人要善良,付出,要勤劳,负责。要做的多,说得少。要多看人优点,少挑人毛病···而母亲则是比较功力和势力的态度,并且很难宽恕原谅人,母亲能够记住从小到大每一个伤害过她,对她不好的人和事儿。现在有时候开玩笑,我会笑着对妈妈说:“我可真是的,那时候投胎的时候,也没先看看,结果就跑到你肚子里去啦!”

话虽这样说,我内心确实是非常非常爱她的。

母亲嫁给父亲后第二年怀了个女孩,不幸流产,这样才有了我。生我的季节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我又胎位不正,母亲剖腹产才生下我,我永远会记得母亲肚皮上那一长条深深的缝合的疤痕。而抚养我的过程,我相信,母亲将她能够给予我的,都给予我了。没有给予的,不是她不想,或故意不给,而是她自己也没有。如果她有,一定也都会全部给我。

伴随着写这篇小文,和母亲温暖的回忆也越来越多,它们像电影一样在心中闪现:母亲休息时领着我到松花江边骑木马、到陪着我到儿童公园,打滑梯,套圈,跳蹦床,游泳···到如果我想要吃什么,必定会给我买···她确实是深深的爱我的,其实这就已经足够,足够了。

7

母亲今年61岁了,身体倍儿好,精力倍儿足。母亲家有长寿基因,姥姥活了88岁,太姥姥活了96岁。在经历贫穷的童年,结婚后抚养孩子成人,中年单位下岗各个不容易的阶段后,晚年的母亲到了她一生最顺心而无压力的阶段。平时无事就每天玩耍,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有事时又有已经成人的儿子去为她完成。给父亲、母亲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也是促使我人生,始终乐观而努力的重要根源。

看着现在的母亲,我内心也非常高兴。虽然我们的沟通也许永远无法达到心灵的层面,虽然也许她根本从来都无法了解和理解我,但是这都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爱和连接。

而只要我们母子之间的爱始终连接着,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个日子里,让我发自内心的说:

妈妈,有你在,我就永远有向上奋斗的动力。有你在,我内在就永远不会感觉匮乏爱和力量。

妈妈,你给予我的,已经足够了,足够多了,剩下你没有给予我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妈妈,我会活出真正的我自己,我也会活出你身上好的品质,尤其要活出来你本来有但没有活出的品质和人生。

妈妈,我会用我的存在,来荣耀你,荣耀我们的家族。

妈妈,我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迷恋的真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