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情绪

标签:
情绪心理聊聊女性情感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在这个早春的季节,让我们聊聊情绪。从心理学来看,很难说一种情绪只有弊端没有好处,也没有一种情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情绪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下面挑出四种人类最常见的情绪:愤怒、悲伤、快乐、厌恶来具体聊聊。
一、愤怒:
很多人认为“愤怒”是坏的,不好的。这样对“愤怒”来说是不公平的。愤怒的弊端显而易见:在愤怒的冲动下,我们的智商变低,理智下降做出过分的事。然而愤怒的另一边却是“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事实就是愤怒会营造出力量和一种目标,愤怒能够让我们带着力量去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愤怒也会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走出患得患失,而有一种决断力。对此很多事业成功的人一定会有体会。很多时候,激励他们努力奋斗的动力,就是曾经别人对其的轻视而激起的愤怒,不过他们“不生气”而“长志气”,不会将愤怒带来的力量用来抱怨别人和社会,而是用愤怒带来的力量,投入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中最终排除万难去活出自己获得成功。而失败的人往往是反过来。他们没有利用好“愤怒”带来的力量,往往将这个力量用来抱怨和指责,这不仅无益于自己的幸福,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境。
在心理治疗中,面对一个低落抑郁的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激起其的愤怒,是唤醒其内在沉睡力量的捷径。事实就是,治疗一个抑郁的人的关键就是能够激发其内心的力量。希望你能够重新认识“愤怒”,善用伴随着“愤怒”而来的“力量”,让其不要成为“破坏力”,而成为“改变力”和“创造力”。
二、悲伤(哀伤);
很多人认为“悲伤”是不好的,是需要避免的。是啊,在生活中,伴随着哀伤而来的往往是生命中的丧失和别离。我们不愿意面对悲伤,其实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生命中的那些丧失和别离,比如一段死亡的感情。
然而从心理学来看,能够进入哀伤,会开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整合系统,就像我们看一部治愈系的电影或书(比如看电影《入殓师》或米奇阿尔博姆的治愈系图书《你在天堂遇到的五个人》)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会慢慢的沉静,然后会和主人公一起面对他们的悲伤,不知觉中我们已经泪流满面。然而也在这样的泪流满面的过程中,洗涤和安抚我们内心的一切。
在心理咨询中,悲伤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会让我这个心理师很敏感,因为我知道当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悲伤”呈现时,能够进入自己的悲伤之中时,正是他(她)重新(心)开始的起点。
我也相当执着的认为,悲伤和智慧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只是前提是得从悲伤中走出来之后。或者说前提是你不能一直沉溺在你自己的悲伤之中。
三、快乐
很多人认为“快乐”这种情绪是多多益善的,是纯好无坏的。对此我不敢苟同。“快乐”的好处不用我多说了,在快乐的作用下,我们感觉自己很好,自己是优秀和幸福的,并伴随身体的放松,减轻我们的身心压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往往是伴随着外界的“顺境”而来的,比如一个好天气,别人的一句欣赏的话。同时,很多时候,我们的 “快乐”有些过于自我中心,甚至我们的很多快乐,来自于超越或伤害别人而带来的自我优越感,所以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的许多快乐,不是会让我们变的肤浅,就是会让我们变的有些残酷。事实就是,我经常看到许多人是以浅薄的、骄傲的、自恋的残酷的方式来体验快乐(如比较,批判,瞧不起,嘲笑弱者等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应当转化和提升这样的“快乐”,从心理学来看,当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快乐”之后往往就会经历“无聊”和“空虚”。就像很多现代人,在很多欲望充分满足之后,往往是生命巨大的空虚感。
四、厌恶(轻蔑);
确实,如果说,我自己有一个最讨厌的情绪,那么就是它了。因为多年的心理学工作经验让我看到,没有一个厌恶(轻蔑)别人的人,不是厌恶(轻蔑)自己的。帮助来访者转化他们的“自我厌恶”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然而事实上,厌恶这种情绪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是重要的。就像在小时候,我们要需要通过“厌恶”这种情绪,来清晰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坏的行为。所以“厌恶”这种情绪,对于我们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厌恶”,让我们“趋入善,背向恶。”。不过从心理学来说,厌恶情绪的弊端,就是造成一个人自我的分裂。即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人性中的不美不善之处,进而将自己大刀一挥,劈成两半,一半是“好”自己,一半是“坏”自己。甚至很多人,将自己的负面特质压抑很深,然后将其“投射”到外界,所以就经常会对别人充满“厌恶”了。
从心理学的深层意义上来说,厌恶和轻蔑这种情绪是来提醒我们要整合我们内心的“阴影”,面对和整合我们人格中的“负面”特质,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慢慢的变的完整,而不再自我分裂,进而我们就不容易对外界或别人充满愤怒和轻蔑了。
就先聊到这儿吧,以后有机会咱们再聊聊其它的情绪。相信学习了解情绪,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正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