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阴影

标签:
阴影心理成长女性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一
“阴影” (shadow)一词指心理的“阴暗面”——我们分割、拒绝、否认、隐藏的部分,我们“投射”到他人身上的部分。在心理咨询治疗中,称“阴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我们将它推出或压抑到我们的意识之外,使其成为无意识的内容。然而压抑的阴影能量,不会失去威力。它会通过扭曲和不健康的方式来表达。整合阴影的工作目的,是消除压抑、重新整合我们的阴影,从而让我们变的更完整。
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影”。在生活中的什么时候,你的“阴影”会显现出来呢?它最容易在你指责别人错误,看不惯别人作为,挑剔别人缺点的时候显现。
比如:你不喜欢“张三”,因为你觉得他很“小气”;你看不惯“李四”,因为你认为他太过于“精明”会“算计”;你看电视剧时,某个人物的言行,令你情绪激动,说出了许多指责评论的话语。
从心理学来看,上面的“你觉得”、“你认为”别人的“内容”往往都是你自身“阴影”的对外“投射”。
再比如,你看到一个很胖的人,你心里可能会想:“他一定是暴饮暴食。我才不会像他(她)那样放纵自己呢。”你看到一个得了艾滋病的人时,心里可能会想:“他一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我才不会那么无耻下流呢!”
这样的时候,都可以说你的“阴影”正在工作、正在投射、正在显现。
三
下面我们要进一步看看,到底我们内心中的“阴影”是怎样产生的。
“阴影”其实是我们心灵最初的“防御机制”,来保护我们自己免受父母或生活中的各种伤害。它最核心的机制是两个:压抑和投射。准确的说是——先压抑,再投射。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4岁的小男孩,妈妈有一次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满足他的需要,他感觉受伤了,很难过。于是他生了妈妈的气,他感到很愤怒。但是当他对妈妈表达愤怒时,妈妈没有理解他,而是变的比他还愤怒,并批评他说:“你不能这样对妈妈!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啦!”男孩感到了危险,毕竟他的一切都要依赖这个现在对他发怒的女人。如果这个女人真的不要他了,他将无法生存。于是,他发现自己的“愤怒”是非常危险和有害的。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于是他就会“压抑”和“否认”对妈妈的愤怒。然而否认愤怒并不能使愤怒消失,这样做的结果,仅仅是令其有一种感觉:愤怒似乎不在意识当中了。他虽然仍旧生气,但似乎那已不是他自己的愤怒了。愤怒的感觉“分裂”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了,进而将愤怒“投射”到外面。
压抑和投射在男孩的内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2)
(3)
再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会被父母教育。比如:‘不许哭”、‘不能···’‘不可以···’‘不行’等等。身为孩童,每天都要听到许多这样的“不”,而其实每一个“不”都是一个不被允许的行为,每一个“不”也是在提醒孩子你有多么“不好”。孩子必须依靠父母才能生存,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我们必须镇压这些“不好”的成分,这些成分全是一些痛苦的情绪和冲动。我们把这些“不好”全压进了潜意识层中,于是“阴影”层面就开始逐渐发展。
四
佛洛依德的理论虽然有许多被别人批判,但是他对“阴影”的看法“不想要的驱力或是感觉被会被意识压抑,并暗暗地影响着生活。”仍然很准确。
未被发现和整合的“阴影”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会把我们内心“压抑”的那部分不好的情绪、不好的想法、不好的特点全部投射到外面,投射给别人。
于是,不能整合自己内在“阴影”的人会有几个特点:
1-
2-
3-
4-
5-
6-
我们只能有两个选择:成为阴影的主人:努力了解产生压抑行为的无意识驱力、感觉、需求和潜力,从而能更加自由地在生活中做出选择。让阴影成为主人:让被你否认的驱力和感觉影响生活,完全远离有意识的抉择。
五
1-收获一颗平静的心:
我经常会对来访者说一句话:“你有的,我一个不少都有。不同的是,你没有整合和转化你的阴影,而我在某种程度上深深的看到,接纳,转化,整合了我的阴影”(事实上,整合阴影的工作是一辈子的都要做的。所以我说自己是“某种程度”)。整合了自己“阴影”的人,也很少有“看不惯”的人。
2-让自己变的完整:
心理学会认为:“杀人,就是杀自己。”因为外在所谓的“敌人”都是自己内心压抑的“阴影”的“投射”。所以,从深层心理学来说,不能整合自己“阴影”的人,都是“自我分裂”的人。并把自己内心压抑的“魔鬼”“敌人”投射到外面,于是与别人的战斗的本质是内心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整合自己“阴影”的过程,就是停止“自我分裂”,看到自己潜意识中被压抑的人格碎片,进而整合它,让自己变的真正完整的过程。
3-深深的理解自己,理解人性:
只有一个人深深的整合了自己“阴影”,他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理解人性。进而能够从内心升起一种真正的“爱”和“慈悲”。然而,我们对阴影往往是“恐惧”的,不敢触碰的。事实上,“阴影”没有那么可怕,下面我们看看怎样转化阴影、整合阴影。
六
如前文所述,我们产生阴影的核心是:先压抑,再投射。即:先压抑了某些情绪、某些不被父母接受的价值观和信念、某些不被父母社会接受的人格侧面。之后将它们,统统的“投射”到外面的世界,投射到别人身上。
所以,转化阴影的方式本质上也很简单,那就是反过来:先收回投射,再处理压抑。
1-
最简单的收回“投射”的方式就是这个我起名为——“反转练习”的工作:
找一个你非常讨厌、让你不舒服、乃至令你反感的人。然后找张纸将他(她)让你反感的特质列出来,比如:“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很小气、算计、心胸狭窄。”之后,将张三的名字换成自己的名字:“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很小气、算计、心胸狭窄。”
于是我们可以就着写许多: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很好色。”反转为:“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很好色。”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很自私自利。”反转为:“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很自私自利。”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总是很喜欢出风头。”反转为:“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很喜欢出风头。”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反转为:“我不是李楠,因为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是个内心很傲慢的人。”反转为“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是个内心很傲慢的人。”
“我不喜欢张三,因为他总喜欢说别人的是非。”反转为:“我不喜欢李楠,因为我总喜欢说别人的是非。”
······
就这样,通过这样的“反转练习”,我们就将我们的“投射”收回来,进一步看到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否定的那一部分人格特质。
当然做这样的“反转练习”时,不能太机械化,而要去用心感受。看看你“反转”过来的是否也是你所具有的。如果这样用心做了,那么可能会对你的内心有很震撼的触动。
2-处理“压抑”:
或者说是探索“压抑”。事实就是每一个我们“压抑”的“阴影”都来自于我们生命的最初。也许是父母的一句严厉的指令:“你不可以这样!”,也许是为了保护我们在弱小的童年能够生存下去,而主动选择压抑我们性格中的某些部分。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每一个“阴影”也是一个小小的“创伤”。然而,从心理学来看,其实每个人所谓的“心理创伤”都是以“小孩子”的心态下才产生出来的。事实就是,每个人在小时候都累积了大量的恐惧、担心、无助、绝望的情绪。为了能够更好的活下去,我们才发展了我们的“阴影”。
而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已经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能够自立起来。现在的我们可以有勇气去探索自己成长的历程,然后看到自己内心在成长过程中的“压抑”部分。然后去承认它、接受它、甚至拥抱它。
所有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都是帮助我们探索我们潜意识,探索我们内心“压抑”的好帮手。
这个处理“压抑”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疗愈自己的过程。
转化整理我们的“阴影”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而是当伴随我们每一天的自我成长的功课。慢慢养成随时“反转”,随时探索自己内心的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从外界和别人身上收回我们的“投射”,回到我们的内心,于是外面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变成我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契机”。
进一步,我们就不会再成为外界和别人的奴隶,而开始成为自己内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