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超越

标签:
荣格佛洛依德自性化整合心理 |
分类: 《电影·疗愈心灵》 |
电影《危险方法》中的主角,是荣格。
在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领域,如果排个名,如果说第三名可以有很多人来争当,第一、第二的位置一定是让给两个人:佛洛依德和荣格。
18岁的冬天,我在肯德基打工,我的工作是烹制鸡块。一天上班的路上,在地摊上花五块钱买到一本厚厚的《荣格文集》。这本书当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本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了吧。记得那年我还买了,现在仍然还在我书架上的书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和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书的前一半是由冯川翻译的荣格的一些文章,后一半则是冯川撰写的荣格的传记。记忆中对其中的一篇《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佛教阿赖耶识的比较》印象很深。
荣格和佛洛依德注定决裂。不只是两个人的思想和学术看法不同、性格不同,更是两个人对人性的看法根本不同。
佛洛依德是个唯物论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读他的书的时候,经常会被他的某一句话中蕴含的智慧所打动,比如他说:“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然而通篇读过之后,内心经常会升起一种虚无空虚之感。在佛洛依德眼中,人只是动物,并且还是可怜的动物。因为其他动物可以任由本能而行,而人类不行,在他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对人性本能的压抑作为代价的。所以他有:“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悲剧。”的著名论断。
在他看来,人注定要经常处在渴望快乐与满足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现实道德的“超我”的冲突而陷入内心痛苦和神经症中的。
佛洛依德的悲剧在于:他过于看透人性了。生与死、爱欲与性欲、移情与情结、全都直指人性深处。然而他他的局限也正在于此。
荣格的出现,对佛洛依德是个打击。但却如太阳照入之前有些黑漆漆的精神分析领域。
如影片中呈现的一样,荣格本人也有欲望,也有他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包括影片的主线荣格和萨宾娜的婚外情,以及和佛洛依德从炙热到决裂的内心痛苦而煎熬的过程。但是荣格是一个不甘于向人的动物性投降的人。
他想要证明人可以和其它动物不同,人除了欲望和本能之外,人类的心灵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他从人类东西文明中的神话、故事、传说、宗教中吸取养分。他提出了“集体潜意识”(注1)的概念来让我们走出狭小的心灵,他核心思想是:“个体化” (individuation)就是人要在真实生活中努力去认识和发展他(她)心灵与生俱来的潜能。
我更喜欢这个词的另一个翻译:“自性化”。
我最喜欢在咨询和写作中提到的“整合”和“阴影”也是来自于荣格。
在荣格的眼中,我们内在心灵的阳光和阴影、神性与动物性都是我们的重要组成,我们需要的不是压抑和否认它们,而是要进入它们,整合它们。进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自性化”的人。
我讲的有些远了,这部电影,还没有讲到这儿。
它只讲到和佛洛依德决裂后三年不能正常工作的荣格。然而经过这段最痛苦的日子之后,荣格开始真正踏上他自己“自性化”的过程。那段日子对于荣格来说也许是最痛苦和黑暗的。然而就像我自己和我许多的来访者亲身所经历的一样:
你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也许就正是你生命蜕变的契机。
注(1)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附1-《荣格谏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d4f4d0100cpt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