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拖延完美主义心理问答flow情感 |
分类: 《我与你》 |
Ask:
请问老师,怎样能够克服做事拖延的毛病?
Mr.li:
说到“拖延”,我本人也很有体会。
我喜欢读书,人生的心愿是写出好书。可是过去的自己却难以下笔开始写。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对于写作的“完美主义”的信念——如果写不出我理想中的作品,那么就不要写。
于是,我心怀写作理想,却从没有实践。
直到去年秋天,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于是我开始,每天写作。于是有了这个博客,于是有了我一年下来,自己累积写作的二十多万的文字。尽管我仍然还没有写出好书,然而我内心却坚定的看到,自己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因为我每天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前进。
克服“拖延”你需要:
1-
完美主义之所以害人在于——它在头脑中虚幻了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过于理想的目标和期望。有完美主义的人,经常会让自己活在“挫败感中”,因为他会发现自己怎样做往往都达不到内心那个“完美”的状态。
从心理学来看,完美主义的根源,在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过于苛刻、认真的教育方式。越是在小时候被父母挑剔、指责、比较的人长大后越容易患上“完美主义”症结。
沉浸在完美中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将失去内心的力量。为什么呢?
完美主义,会让我们和当下的生活脱节。它如一把大刀轻轻一挥将我们的生活砍成两半:一半是未来的完美与理想憧憬,一半是当下的惨淡和枯燥。于是,很多人活在对未来的想象中,怨恨着自己的现在。他们的口头禅是:“总有一天···我会,我将,我能怎样怎样。”
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未来,正是建立在每个今天、每个“当下”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抓住我们的每个今天和当下,我们也就永远无法真正抓住和把握我们的未来。
所以,你如果有一个很大很好的理想或目标,那么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脚踏实地的向着其去前进,哪怕一天只前进一小步,一年后你都会发现,你已经走了很远。
2-
现在,在我的心中,“完美”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完美不再是最终的一个“结果”,而是当下的一种状态。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拿我在写作中的感受做比方。
我发现,当我越想着自己日后的书会怎样怎样畅销和完美的时候,我的内心越焦虑,我便越难以投入写作中。而当我完全不考虑结果和未来的时候,我更能够安住在当下,享受写作本身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状态可以称为活在当下,也可以用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_“心流”(flow)来形容。
所谓的“心流”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指的是人专注并沉浸在所进行事物之中的一种感觉。
比如一位艺术家正在描述一幅画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甚至忘了时间的流逝,这就一种心流的状态。当一位外科医生在进行一项需要他投入全部心力和技巧才能成功的非常困难的手术时,也可以达到心流的境界。
所以,你需要重新定义“完美”,慢慢的放下内心对未来结果过分的在意和担心,将心理能量放在当下,让自己经常处于一种“flow”的状态中去做该做的事,有一天会发现,未来的成功和荣耀对于你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最后想对你说:别为了未来的结果,而忘记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