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垃圾四无量心疗愈心灵情感 |
分类: 《我与你》 |
ask:
老师,读过您的一篇文章,你说要学会自己把自己心里的“垃圾”倒掉,那么请问您自己怎样“倒垃圾”?
Mr.li:
是啊,我的心里上的“垃圾”也不少。
读书、写作、散步、听音乐、看电影、看体育比赛等等都会让我心理上的“垃圾”排除不少,然而既然你问到这个问题,我想坦诚的告诉你,在排除自己心理上的垃圾的方法上,我受益于“佛教心理学”许多。
从佛法心理学来看,我们内心的垃圾和痛苦的根源,来源于我们心灵的三种不良的状态:贪、嗔、痴。
这三种心灵的不良状态很好理解:
先说“贪”:比如当你内心特别渴望得到一个东西或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内心被欲望所充满,有一个词形容这种状态叫“欲火焚身”。当我们的心被“贪”欲充满时,我们就感觉自己内心总是不能被满足,不管我们拥有多少,我们的内心都像一个贫穷的乞丐。内心好像有一个黑洞一样,怎样都填不满。
而当你内心怨恨一个人或抱怨别人时,你看看自己当时内心的状态,一定是收紧的、焦虑的、防备的、随时准备战斗的。这个时候你的内心被“嗔恨”心所充满,这时候心的状态是非常苦的,我常常会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当你怨恨一个人的时候,就等于在自己的心口上插上一把刀。”内心嗔恨重的人,往往身体不好,因为由嗔恨心产生的毒素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的身体。
而“痴心”则是心没有智慧的状态。也往往是人被自己的情绪所主宰,陷入思维的牛角尖中而让自己痛苦不堪。
这三种心的不良状态,就是让我们心灵痛苦的根源。佛教心理学称为:三毒。
既然找到了根源,佛教心理学也进而给出解决的治疗方法。以修习“四无量心”为对治贪嗔痴。
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
在日常的生活中,修习四无量心,是我对治内心烦恼最好最常练习的方法,下面把我修习的感受和体验与大家分享。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四种心,在这里我暂时放下佛教的术语,尽量用现代人理解的方式来阐述。
修“慈心”,简单的说就是在内心希望别人好,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很好的生活。所以走在街上或在坐车之时,当看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动物时,我会常常在内心对他有一种祝福,祝福他的所愿能够圆满,祝福他越来越好,祝福他力苦而得乐。这样练习几分钟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自然祥和微笑,自己的内心开阔阳光。我们的内心经常只考虑“自己”和“我”,然而越这样我们的内心越狭隘,心理往往就越是阴阴沉沉的。而修习“慈心”则让我们扩大我们的“心量”,走出狭隘的自我限制,和众生连接在一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练习练习修习“慈心”,几分钟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由阳光取代了阴霾。结合心理学智慧,我写了一篇《慈心的练习》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bd4f4d0101aiog.html
修“喜”心,我的经验是,当修习“慈心”到量之时,内心自然会呈现一种“喜”的状态。所以越修“慈心”,内心越有一种平静的“喜悦”感。喜心,也可以理解为“随喜”,当我们看到别人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嫉妒,这个时候,我们修习“喜”心,可以对治我们的嫉妒心。进而在内心祝福每个人都能实现其所心愿。
修“悲”心,这个“悲”是心疼对方、怜爱对方、乃至想要帮助对方的一种心。尤其是在看到别人受苦受累时,内心会有一种止不住的心酸与心疼。可能是因为内心敏感细腻,我是一个从小“悲心”就很重的人,所以在所有佛菩萨中,我一直最有信心和崇敬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被称为“大悲观世音菩萨”,是说观世音菩萨因为自己强烈的“悲心”,所以只要有一个众生受苦而想要寻求帮助而呼唤他,观世音菩萨就会出现他面前给予他帮助。读佛经时当读到观世音菩萨发出的大愿时,我经常止不住热泪。生活中的很多不经意的场景都会让我内心产生一种心疼和想要帮助对方的感受,这个时候就是在内心串习修习“悲心”。修习“悲心”,在现实生活中,会让人远离浮躁和虚荣,而在内心经常被爱和温暖充满。并同时会珍重珍视生活,鼓励自己有力量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而从佛教来说,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因为能够鼓励一个人成佛的最根本动力就是,对一切众生内心升起强烈的大悲心,想要拯救众生,进而精进的修行佛法直到成佛。
藏传佛教在修习“悲心”上有许多窍诀,如按照“自他平等”、“自他互换”、“自轻他重”的次第逐渐让自己在内心升起稳固的大悲心。有机会我再详细介绍。(悲心,对于还没有了解佛法很深智慧的人来说,不易深修,因为容易走偏,升起强烈的悲观厌世之心。)
修“舍”心,这个“舍”可以理解为“放下”。
修舍心,也就是修“放下心”。从藏传佛教的实修窍诀来说,一个人要修习四无量心,要先从“舍”开始修起,也就是先要修“放下”,如果不修“放下”而只修其它三种心,则容易出偏差,甚至会产生烦恼。这其实有很深很深的智慧。这里不更一步的阐述,只从现实生活层面讲解。
我们内心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内心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或者是一些人、或者是一些事情、或者心中的一些恨、或者是心中的一些爱、或者是我们的仇人、或者是我们的亲人······
关于“放下”在咨询室内,我会经常让来访者做这样的一个体验:
让他站起来,左手拿起来一个椅子、右手拿起一把椅子。然后让他在屋子里前后的走1分钟。
然后问他:“累不累?”
每个来访者都会告诉我:“很累啊,很累。”
我说:“那你就把它放下吧!”
来访者得到了我的许可而放下了手中的椅子。
我问:“现在,感觉怎么样啊?”
“真轻松啊!”。不同的来访者,有着这样一句同样的回答。
···
修习放下心,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然后把你内心不愿意放下的人与事,一个个的让其在你面前出现,然后对其说:“我同意、我愿意放下。”(修习放下心的练习,也可以参考笔者另一篇文章:《体会臣服》
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会染上“贪嗔痴”三毒的垢污,然而修习“慈悲喜舍”四心则会让我们渐渐拭掉我们心上的垢污,重现清澈与光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