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拜与轻视

(2013-07-19 09:15:32)
标签:

崇拜

心理

手记

杂谈

分类: 《开启·心世界》

    崇拜与轻视                  文/心理师李楠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前几年来中国做工作坊,他的系统排列简单、快速、有效的呈现,让很多中国人倾倒。出现许多“海粉”。

    一次,有人问海灵格,怎样看待那些非常欣赏他、崇拜他的这样狂热的人时,海林格回答说: “不要在意他们。因为那些此时最喜欢你、崇拜你的人,也正是在下一秒会疯狂攻击你、轻视你辱骂你的人。”

    海灵格是个看透人性的人。所以当他开始做他自创的系统排列时,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和攻击,然而他不为所动做着自己要做的事。而现在他誉满全球,面对崇拜欣赏他的人,他仍然不为所动。我想,这就是成熟吧。

   

    回到崇拜的话题。

    我们需要“崇拜”,或崇拜的心理学根源,也许是人内心渴望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在这个完美的父亲和母亲的保护和指引下,我们能够修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创伤的“自恋”,进而能够安全幸福的生活。

    所以心理学也由此推测,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的内心,往往渴望一个完美理想的“父亲”。而一个信仰佛教的人的内心,往往渴望一个完美理想的“母亲”。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个推测的准确率确实不低。

 

    崇拜,并不是一种成熟的心理。

    崇拜一个人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攻击这个人。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符合另一个人内心的那个完美的形象。除非你永远不接近这个人。于是,当期待落空,则攻击在所难免。这点,在爱情中体现的最明显。最初的浪漫中觉得对方是最理想的人,然而随着深入的了解和交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我们愤怒、我们不接受,我们希望对方就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理想的样子,于是,我们开始攻击对方、开始指责对方,为什么不是我们心中想象的那个样子。

    我们的崇拜、我们的爱,都是那样的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

   

    一个人内心成熟的过程,就是慢慢走出“自恋”和自我中心的过程。

    然而这也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我们是那么的渴望世界和别人是按照我们内心想象的一样。而非其本来真实的样子。

    这往往也是造成我们内心痛苦的一个重要根源。

 

                                                         未经审视的爱,不值一提。

                                                                              --海灵格

   崇拜与轻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疗愈的角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