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小白鼠

标签:
心目标力量教育 |
分类: 《故事·疗愈心灵》 |
故事:
心理学家将一只白鼠扔进一个开阔的水池中,落进游泳池中的白鼠没有立刻游动,而是从水中伸出小脑袋,边在水中转圈,一边发出“吱吱”的声音、一边抖动着胡须。原来白鼠的胡须有些像人类的“雷达”装置,白鼠可以通过自己胡须这个“雷达”准确的测量到自己的叫声传到水池边的声波的距离,而由此能够判断水池的大小以及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测量清楚后,白鼠就心里有数了,很快它就游到了水池岸边。
心理学家拿来第二只白鼠,剪掉它的胡须将它放入水池中,小白鼠又发出“吱吱”的叫声,但是由于“雷达”不复存在,它探测不到声波的距离。十几分钟后,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
疗愈点一:第一只小白鼠的希望之生:
这是一个心理学的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第一只白鼠能够成功的游到岸边,一是因为白鼠的胡须测量到了自己到岸边的距离,也就是清楚了自己和目标的距离。二是因为这个距离,是白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和达到的。
于是有了目标,并且自己又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第一只白鼠成功的游到岸边。
疗愈点二:第二只小白鼠的绝望之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会认为导致小白鼠淹死的,不仅是因为剪掉了对白鼠至关重要的胡须,更是因为没了胡须的探测,小白鼠不知道自己和目标(岸边)的距离有多么远,自己能不能够游出去。在茫茫的水池中产生了自己无法游出去的信念。可以说小白鼠是被自己心中所产生的“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了”的信念杀死的。
疗愈点三: 关于人生目标的智慧。
人生需要树立目标,然而如果你人生的目标过于遥远,乃至难以实现,那么这样的人生目标带给你的就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假设你是那只小白鼠,而人生是那个水池,到达岸边是你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希望我们都是那第一只白鼠。
疗愈点四: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像第二只白鼠,感觉人生艰难重重,而自己力量有限,而陷入悲观无力之中。
而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在头脑中过分夸大我们真实处境的艰难程度。
就像第二只白鼠其实不是被水池打败的,而是被自己头脑中觉得自己无力游出水池的绝望信念打败的一样,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我们的人生处境,而是我们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