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适度与过度

标签:
自恋心理学健康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你自恋吗?你也许承认,或许否认。
然而从心理学来看,“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或者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自恋的。
英语中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适度的自恋是健康的。
“自恋”是一个人对“自我胜任感”的体验。也可以说自恋是一个人自信的根源。也是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的根基。一个人的“自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说:“我是不错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人是在小时候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体验“自恋”被满足的过程中,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的。所以,心理学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适度的去满足孩子的自恋的需要,不要过度的挫折孩子,或让孩子体验到过度的挫败无助感。来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恋。
在心理咨询中,面对许多对自己很苛刻的,愧疚感,负罪感重的人,心理师也经常鼓励他们,去适度的满足自己的自恋和疼惜自己。是的,只有能够真正的爱自己,才能够真正的爱别人。
然而,过度的自恋,确实是危险的。
一个过度自恋的人,会过分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会过分的执着自己所认为的。我曾对一名来访者说:“你过于自恋,内心有一个非常坚固的秩序,外界任何干扰或打动你内心秩序的行为,都会让你不能接受和产生抗拒,进而陷入深深的心理痛苦和负面情绪之中。”一个过于自恋的人,会潜意识中坚固的希望世界变成他想要的样子,但是这种希望注定会变为失望和抑郁。
一个过于自恋的人的情绪,往往是两级的。
要么是极致的快乐和幸福到最高点,要么是极致的低落和抑郁。一个过于自恋的人对挫折和痛苦的耐受力非常弱。而一个成熟的心理健康的人的基本的心理能力就是:能够接受和承受生活中正常的挫折体验和痛苦感受。
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学会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满足孩子的自恋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但是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些适度的但是不要太巨大的挫折的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恰到好处的挫折”。
让孩子经历自恋被挫败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地球不是围绕他一个人转的,生活是有快乐也有痛苦的。进而让孩子能够从过度的自恋走出来,让孩子在自我反思中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一个人适度的自恋,会让其对自己有一种良好的悦纳,会让生活的感觉更好。
而过度的自恋,则会让人失去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觉知,而沉浸在自己构建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