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内心的声音

标签:
情感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心理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就像驿站和旅人。
一个人,在他人生的旅程上的某一个时候,累了。于是选择在驿站住下。在驿站休息好了,就继续启程上路在他人生的旅途上,不再回头。而驿站,则继续平静的守在这里,等待下一个疲惫的旅人。
对于心理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曾经这样的比喻:一个小男孩儿,在屋里玩儿,玩儿着玩儿着孩子突然很害怕,开始招呼姑姑:“姑姑,你在吗?”没有人回应,孩子更着急了,大声的喊“姑姑,姑姑你在吗?”外面的姑姑回应说:
“我在。”
听到这声回应,孩子安静下来,继续玩儿他的了。
前两天,我的一个来访者对我表达了他理解的心理咨询:
“做心理咨询,我的性格可能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也没有彻底的拥有力量,我的人生现状也不可能改变,但是我却感觉在和你沟通的过程,自己内心的哀伤和阴暗,如黑烟一样的从我的心中慢慢的散去···”
这三个比喻都很好的描述了心理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仍然不足以表达我所理解的心理咨询。直到有一天我遇到这个故事:
一个人和家人去旅行,坐船在海上。
船刚开动两个小时后,他意外的坠落海中。求生和与家人团聚的欲望支持着他想要努力的游回岸边。他用力的游着,用力游了一个多小时候,他感觉胳膊和腿开始发软,身体开始筋疲力尽。胸口也开始气喘吁吁。他开始感觉到自己游不动了,并且感觉自己的身体开始往下沉,他开始绝望,但是,他鼓励着自己哪怕用尽最后的力量,也不放弃。这时候,突然在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声音:
“顺应水的力量,不要用力挣扎,这样就行了。”
他听到这句话后,停止了单凭自己努力游泳的念头,开始放松,并想到夏天时他在自家后院吊床上仰面轻松躺着的图像。于是他开始不再拼命泳,而开始放松身体平躺在海上。他惊喜的发现,原来不用太用力也可以漂浮在海上,他高兴极了。
两个小时后,他成功的回到了岸边。
“顺应水的力量,不要用力挣扎,这样就行了。”
他没有能力改变汹涌的大海,也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精疲力竭,但是因为这句内心的声音,他开始改变了他和大海的关系,大海也由要吞没他的敌人,成为了他的朋友,并帮助他回到岸边。
我所理解的心理咨询的本质,就是心理师陪着来访者,一起等待其内心的声音出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