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话李煜

标签:
心灵诗词杂谈文化 |
分类: 《国学·疗愈心灵》 |
李煜的词之所以不同凡俗,就在于他会在以诗词描述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突然道出某句境界足可以涵盖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心灵与生命的深刻体验。
提起李煜,内心不禁升起一缕惆怅。
假如说他的人生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也是因为他生于帝王之家。和宋徽宗一样,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李煜能当上皇帝,也是偶然。
他是南唐第二个皇帝李璟的第六个儿子,然而李璟的次子到第五个儿子都早夭。皇位本来应是属于皇长子李弘翼的,在经历一场残酷的宫廷争斗后,李弘翼在杀死了自己皇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叔叔李璟隧后不久也暴病而亡。这样李煜便成为南唐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公元961年7月,25岁的李煜于古都金陵继皇帝位。
史料说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然而李煜原名李从嘉,当了皇帝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名为李煜。取于“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煜”者明亮照耀之意。可见李煜是想当一个好皇帝的。
然而他只当了13年皇帝。
那个时代北宋已经崛起,尽管南唐已经上表宋朝称臣,然而仍然无法挽回被灭的命运。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令李煜去开封,李煜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历史上著名的仁将曹彬攻打南唐,金陵城在被围半年后被破,李煜率子弟官属4人出降,南唐亡。李煜时年39岁。
三年后,李煜被宋太宗以毒酒害死。以短短42岁的年龄结束其人生。
从39岁到42岁的三年,是亡国之君李煜最痛苦的三年,然而也是让他名垂千古的三年。
历史上无数的皇帝都已经被历史淡忘。而李煜因为亡国后的词作,而流传千古。正应了这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李煜的词是好,然而换来这好词的是亡掉一个国家,代价未免太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是谁的国家,早晚都是要亡了的,而心灵却是永恒的。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在这首记录昨夜梦中的词中,李煜回到了故国。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在如此流畅如此简洁的语言,描述出当年故国一派繁华的胜景。然而词的开头“多少恨”三个字则让人心头一惊,才觉醒到这一切只是在梦中!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句“太匆匆”,只这三个字,便将李煜,也将人生道尽。
一年有春夏秋冬,一个宇宙有成住坏空,一个人有生老病死。
万事万物每一刻都在按照这个规律变化着,运转着。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宇宙人生的真谛,“太匆匆”足矣了。而一切的美好,一切的痛苦,最终会是过眼云烟。人就像这“谢了”的花儿一样会在人生中经历种种的“朝来寒雨晚来风”,然而这些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因为“人生长恨水长东。”
好个“人生长恨水长东”。
水往东流,是水的规律。人生中总会有种种的哀伤与不如意,这也是人生的规律。
2000多年前,身为太子出家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后,即说出宇宙人生的四真谛,第一个便是“苦”。不要以为释迦牟尼是悲观的。释迦牟尼只是描述出他体悟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尝试不去或避免看到人生的“苦”不一定会让我们过的更好。
而更好的面对和接受人生的“苦”,则会让我们更清楚于这短暂的人生中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更有意义的。
李煜的词之所以不同凡俗,就在于他会在描述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突然道出某句境界足可以涵盖整个人类所共有的心灵与生命的深刻体验。
就像此词由小小的花草,而写到整个人生和宇宙。
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屋外,窗外雨声潺潺,然而五更的寒冷不止是令身凉,也让心凉。
一个人的时候,就不要独自去凭栏远眺了吧。想起故国的山河岁月,让心更加的凄凉。
这一切就像花会落,水东流,春归去一样不能挽回···一如天上与人间。
李煜的词时而举重若轻,而又常常举轻若重。会不经意的重重的撞击你的心灵。
如此诗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说如此的轻,而又如此的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知多少”?李煜在问谁啊?是在问自己吗?问的是如此的轻,而又是如此的重!
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读词偶得》上曾说那是“奇语劈空而下”。
问君能有几多愁?
怎样来形容心中的愁的重量?
是一缕愁?还是万种愁?还是千斤愁?不,都不是。都不足以形容。
而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公元978年,李煜写下了他人生的这最后一首词《虞美人》。后不久,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死后,被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