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人生是一场旅程

标签:
转山影评心灵娱乐 |
分类: 《电影·疗愈心灵》 |
这是一个在路上找寻自己与生命意义的故事。
张书豪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台湾青年,但哥哥突然意外的去世,打破他的平静平凡的生活。在哥哥的葬礼上,他发现了哥哥的‘骑行者日记’和哥哥未完成的心愿:骑行到拉萨。
于是他带着哥哥的未完成的日记和心愿,在深秋入冬的季节,从台湾来到内地。
用28天的时间,从丽江出发骑行到拉萨,在一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完成了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总长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的高原之旅。
这是一部标准的公路片。
一切都发生在路上。
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觉得导演有些夸大了从丽江到拉萨这一路的艰辛。而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会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一个隐喻童话:
生命是一场的旅程。
假设,把张书豪的这一场高原之旅比喻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那么在这场旅行中会具备三个重要的要素。
一 梦想;
就像片中主角是因为哥哥的意外去世,而拾起哥哥的未曾实现的心愿而开始他的高原之旅一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肩负着梦想开始我们自己的人生旅途,那梦想可能是我们儿时的理想,也可能是父母未能完成的心愿或家族的梦想。一个梦想,对于人生的旅程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和坚持,在艰难的高原旅程中张书豪可能早就放弃了。能够让他咬牙挺住的是对心中的梦想的坚持。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心中的梦想,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坚持到底,哪怕屡败仍然屡战,仍不轻言放弃。
二 旅伴;
电影中,主角张书豪在旅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旅伴。如果没有他们,张书豪不可能完成这次旅程。第一个重要的旅伴是骑行老手‘川哥’。正是在川哥最初的指引和帮助下,才让张书豪从一个稚嫩青涩的骑行菜鸟,渐渐的成熟。影片前半段中,多次在艰难的旅程中,川哥数次回身帮助张书豪,俩个人在旅程中虽然相识短暂,却慢慢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最后在暮色公路断崖的骑行中,川哥前一秒钟说着:“我回去要和我女朋友开一个饼干店,名字我都想好啦。”下一秒就冲下悬崖,摔成重伤退出旅程的同时,目睹这一切的张书豪也真正的由骑行菜鸟成为一名成熟的骑手。张书豪旅程中第二个重要的旅伴是当地的藏民,当张书豪食物中毒而昏迷的时候,是藏民将他背出来,带到藏医那里。如果没有这位藏民,张书豪可能就死在路上了。第三个人是救活他的藏医。
······
在我们的人生中,这样的旅伴,可能是儿时给予你信心的老师;或者是生活中的知己;或者是你刚工作时引领帮助你的一个同事;或者是在你人生低谷时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妻子和家人。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如果只有梦想,但是没有这些重要的旅伴支持与陪伴,我们只凭自己也是无法完成我们人生的旅程。
三 一颗勇敢的心;
心中的梦想和旅伴的支持和陪伴很重要。
然而,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也只有我们自己为我们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也只有我们自己来走完我们自己的人生旅程。
就像影片中张书豪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路上骑行一样。
这是一个深刻的隐喻。
那就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更多的时候,我们要靠的是我们自己那颗勇敢的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会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际遇;会和张书豪一样的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体验到孤独、感动、艰险、信任、磨难、温暖、冷漠、欺骗、委屈、恐惧、丧失、欢喜、别离···等等人生体验。
然而这一切,都最终会内化为我们内心的一股力量和勇气。
正是我们内心这颗充满勇气的心,引领着我们坚定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并最终让我们超越对‘梦想’的执着。并且发现,对于我们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也许不是一定非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而是在实现梦想的旅程中所经历的这一切;最最重要的也许不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这路上的过程。
······
在西藏式的语境中,“转山”本意是一种祈福的仪式,就是朝圣者绕着神山不间断地行走,以肉体的磨炼获得心灵的澄净和开启内心无上的智慧。
于是我们明白了“转山”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转山’的外在形式来修行内在的心灵。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程的最终的目的也许也如“转山”一样。
于是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再只是一次为了实现梦想而进行的旅程。而是借着这场旅程来实现自己心灵圆满的修行。
图6-路遇大礼拜虔诚藏民
图7-行三步一拜的虔诚的藏民佛教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