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连天碧话济公

(2011-12-12 09:18:02)
标签:

心灵

国学

文化

分类: 《国学·疗愈心灵》


   水连天碧话济公                文/心理师李楠

    说起济公,知名度可算是家喻户晓了。在他嬉笑怒骂、疯疯癫癫、不走寻常路的表面之下,却是一个学识渊博,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一代高僧。

济公,公元1150年出生于浙江天台,俗名李修元。生于书香门第,年少曾被誉神童,年少的李修元曾在天台赤城山饱读诗书,在十八岁赴京赶考之时出家于灵隐寺,法号道济

关于他出家,《天台志稿》中说是:“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

然在济公的自述中这样说到:“幼生宦室,长入空门,宿慧神通三昧,今修语具辨才。”可见济公出家并不只是因为父母亡故的简单原因。

出家后,济公行为举止与俗众不同,僧众曾告到方丈室,方丈慧远应是得道高僧,了知这个宿慧神通显现的济公而对众人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颠僧!”于是济公又被人们称作 “颠僧”。

后济公转到净慈寺,先是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升了书记僧,却依然出入歌楼酒肆,游山逛水。他自述到:“尼姑寺里讲禅机,人俱笑我颠倒;娼妓家中说因果,我却自认风狂。唱小词,声声般若;饮美酒,碗碗曹溪···”

并在诗中写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坐看弥勒空中戏,日向毗卢顶上眠。撒手须能欺十圣,低头端不让三贤。茫茫宇宙无人识,只道颠僧绕市廛。”一幅“游戏人间”的自在洒脱。

世人只知济公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还有后二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故而济公之言行举止,非一般人所能洞悉,亦不可妄学,妄毁。

但是济公的诗词却是可以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心有所得,再三品味的。

每当自己感觉工作压力大了,身心疲惫之时,常常会翻看济公的诗词,他的诗句,因为其个人深厚的佛法、禅学修行境界,而与其余文人诗作大不一样。在阅读他的诗句中,济公好像透过书来借着他的诗词来微笑的对我说:“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你又何必把你的人生过的那样的严肃与沉重呢?”

最喜欢的是他的《西湖》的系列诗:

 

    几 度 西 湖 独 上 船,篙 师 识 我 不 论 钱。
      一 声 啼 鸟 破 幽 寂,正 是 山 横 落 照 边。

 

每读此诗时,头脑中便自然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傍晚的风景如画的西湖之边、正是夕阳西下,一片寂静之中,济公懒散自在的躺在不收他船钱、熟识他这个疯癫僧的船主的船上,随着缓缓的船行看着水面的夕阳与风景···

 

    五 月 西 湖 凉 似 秋,新 荷 叶 蕊 暗 香 浮。
       明 年 花 落 人 何 在?把 酒 问 花 花 点 头。

 

此诗句中,展现出西湖初夏的美景的同时,又饱含哲学的思辨,令人在品味美景的同时,对人生又有一些思索玩味。

 

    出 岸 桃 花 红 锦 英,夹 堤 杨 柳 绿 丝 轻。
      遥 看 白 鹭 窥 鱼 处,冲 破 平 湖 一 点 青。

 

此诗,好像一副画儿,又好像一部立体多维的电影画面。画面色彩鲜明,动静谐合;情趣内蕴,用笔精细而又不失自然。末句“冲破平湖一点青”更为全诗画龙点睛之笔,尤具神韵。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济公潇洒端坐而逝,世寿六十,葬于虎跑塔中。

临终前,济公端坐中诵出他此生最后一首诗:

 

    六 十 年 来 狼 藉,东 壁 打 倒 西 壁。
      于 今 收 拾 归 去,依 然 水 连 天 碧。

 

这首诗于佛法修行来看,济公已经达到修学佛法的最高境界:生死自在。

从心理学来看,中国人在几千年的文明传统之下,性格与心理往往会比较古板压抑、严肃沉重。也许济公正是看到中国人这样的情况,才以如此自在洒脱的形象面对世人。

并用他无声的教言告诉我们:生命也许不需要活的那样严肃与沉重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慧能(638-713)

附1

水连天碧话济公     游本昌,他饰演的济公形象在中国深入人心。

水连天碧话济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