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李楠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注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注2:斯:就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要考虑好多次,孔子听到了就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疗愈:
大家也许都对‘三思后行’这词不陌生,而对孔子的‘再,斯可矣’比较陌生。而从心理学来看孔子这句话,就觉得孔子真是一位很优秀的心理学家。
在咨询中,常常会遇到在面对人生路口的各种选择,而不知道该怎样决定的来访者,他们可不仅是‘三思后行了’,好像是‘百思’也‘难行’了。
这样的人的性格往往是非常的谨慎,因为他们会考虑到每一种选择的利与弊。然后会发现,每一种决定和选择都会有它的利与弊,很多时候,是没有一个‘完美的决定’的。即使最终下定了一个决定,也往往会‘患得患失’后悔选择,而不知道即使他决定了其它的选择也会‘患得患失’后悔当初的决定。
你是一个‘三思后行’的人吗?
这样的人往往有这样的心理特点:1-往往在头脑中会相信有一个‘完美的选择’在等待着自己的决定,而这往往是过于理想化的想象。2-内心安全感差,常常会过分放大未来未知选择的焦虑和恐惧,对选择的结果过分担忧,所以会过分谨慎。3-容易患得患失。因为喜欢三思后行的人的潜意识中总是会觉得自己会吃亏或不走运的,所以就算是经过三思而下了的决定,以后也往往会怪自己当初选错了决定。4-没有勇气担当结果。
其实,孔子不是主张人在面临选择时候不认真思考,而是孔子看到三思后行人的性格特点,所以才针对他们开出‘再,斯可以’的药方。
当你再面临一件让你难以选择或难以下定决心去做的事的时候,想想孔子的这句话,也许你会放下心里过分的担心和谨慎而在你的人生路上,大步的向前迈进。并最终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真正错误的选择和决定,你会在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和经验中成长和成熟,不是么。
我活过,我爱过,我写过
--法国文豪司汤达的墓志铭
人生除死无大事,讨饭到了头
--南怀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