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2008-09-16 11:05:3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开启·心世界》 |
人习惯把自己能接受的如快乐,安全,逻辑,习俗,留在意识里,而把使人痛苦不安的,非语言的,反逻辑的和不道德的(禁忌)留在‘无意识’中。
于是,使‘无意识’变成充满痛苦,不安,神秘,混乱,邪恶,的‘沸腾的锅’。无意识中的人们所谓的‘垃圾’随时都有可能冲进‘意识’,当‘意识’拒绝不了时,无意识会把这些垃圾进行包装,使之改头换面,与意识内容相统一。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也叫------心理防御。
而心理防御的作用是让意识,保持‘心理平衡’,让意识感到快乐和安全,而这样做的代价,往往是---歪曲事实,使人与真实的世界脱节,导致‘异化’。
(1)
否认:很简单原始的,把已经发生的但又不愿接受的痛苦事实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心理负担,避免自己精神崩溃。传说啊,鸵鸟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头埋在沙漠里。我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
投射:就是把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却具有的性格特点和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有。这个,我们自己常用。
歪曲:凭主观愿望对外界信息进行随意的,歪曲事实的解释。我就觉得,她那样的看我,是爱上我了。
(2)
退化:又称作‘倒退’。我们想要突破自己,但是在困难压力太大的我们难以承受时,常常的选择原有的‘自我保护方式’以获得暂时的‘安全感’和‘心理平衡’。尽管我们知道,不好又退回去了,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啊。所以,可以理解的。
幻想:脱离实际的‘空想’。我倒是觉得,要一分为二的看,要有度。
(3)
压抑:我们最为常用的,比如性的压抑。还有很多的。
合理化:用文过饰非的某种理由来解释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分为两种:‘归因’和‘酸葡萄心理’
反向作用:如一个把自信放在嘴边的人,肯内心是很自卑的。比如一个压抑自己性欲望的人讨厌看色情电影,但是在内心其实非常的迷恋。所以如果人的某些行为如果‘过分’的话,可能说明他的无意识中刚好有相反的欲望和冲动。就好像‘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又叫‘矫枉过正’或‘欲盖弥彰’
转移:平常说的‘迁怒’,心理治疗中发生的‘移情’也是一种转移,病人将对过去某些重要人物的感情,爱或恨,转移到医生身上,又叫‘替代满足’。
补偿:盲人的触觉比正常人好。学习好的孩子家庭往往贫穷。
隔离:用不容易引起‘情感反应’的词代替容易引起令人不快的联想的词。厕所,卫生间。睡觉,做爱。而正是因为某些词,会触碰到我们潜意识中的‘禁忌’。
抵消:忏悔,谢罪,改过自新。
(四)成熟的心理防御
升华: 如歌德将自己痛苦的失恋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
幽默: 苏格拉底的---我就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
预期:就是事先对事态发展的各种可能都有相应的应付和预期。又称‘理智化’。
总结:上述种种的心理防御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
1,压抑:‘变有为无’
2,投射:‘变无为有’
3,置换:是在压制不成功时,把闯入意识的无意识内容改头换面。
我对‘投射’最感兴趣。因为,我越来越是发现,我们所活在这个世界的样子,就是我们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投射’。
也就是,世界是一面镜子。但是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投射’到镜子中的‘内容’不一样啊。
佛教的看法和心理学在这一点上很像:佛教也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人‘投射’的结果。即使是‘正常人’的所见所闻其实也只是自己的‘幻觉’和‘妄想’。
如果没有‘投射’世间什么都没有。世界就是它本来的样子啊---------缘起性空,诸行无常,念念流转,刹那生灭,诸法无我------是人,自己在闹。歇下即是菩提。
‘佛印和苏东坡的故事’更是证明了这样。
所以,佛看世界是圆满的,众生都是佛。
所以一个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他所投射的世界是美好的,充满着爱的。
所以一个普通的正常的人,他所投射的世界是有好,有坏,有美有丑,有爱有恨,有苦有甜的。
所以一个神经症的人,他所投射的世界是艰难的,冷漠的,人大多是心怀恶意的,世道是险恶的。很少的快乐而无尽的痛苦。
所以一个精神病人,他所投射的世界,则充满了魑魅魍魉,妖魔鬼怪。
亲爱的朋友,你给你自己所投射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如果,你不满意你的生活和世界,那么,其实我已经告诉了你,让你的生活生命幸福圆满的方法了。
所以佛说过一句话:如能转境,即同如来。
释迦牟尼能,你也能。每个人,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