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中小班级组
大中小班级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89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音乐活动——包粽子

(2011-06-14 10:33:50)
标签:

喜羊羊

音乐

图谱

感知

杂谈

分类: 2011届大二班

大班音乐活动——包粽子

                                                                      执教:陈婵娟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

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端午节即将来临幼儿对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比较了解。结合《喜洋洋》的音乐的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粽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粽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粽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重点: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性质。

活动难点:

  尝试用动作进行表演,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活动准备:
   教师物质准备:喜洋洋轻音乐、图谱、卡通喜羊羊。
   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包粽子,知道包粽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激趣引题,启动情感→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结束
   一、情景导入、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 进入羊村玩。
http://s13/bmiddle/5bba436cg76f6b33808fc&690
  2、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他们在干什么?(玩、游戏、跳舞……)
  3、出示喜羊羊:“小朋友们好,其实我们听着这个音乐包粽子,这样包出来的粽子的味道就特别好!
  4、原来他们听着音乐在干吗呀?那让我们听一听包粽子的音乐是怎么样的。
(运用情景引出主题,在听、说中幼儿们自然地融入到了情境中,为幼儿欣赏音乐做好了铺垫,自然地过渡到了感知音乐的性质。)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三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两段一样的)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出示喜羊羊:小朋友,你知道包粽子该怎么包吗?

http://s16/bmiddle/5bba436cg76f6b33fb26f&690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哪些包粽子的动作?
  (2)听第一段音乐做包粽子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2)听第二段音乐第二遍做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粽子在锅里快熟了会用什么动作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动作。
  5、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粽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粽子动作)
  6、出示喜羊羊,提出要求,第二遍完整表演。

http://s4/bmiddle/5bba436cg76f6b3443533&690

http://s1/bmiddle/5bba436cg76f6b3368770&690

  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1、两两合作表演。
  2、小结前面的表演,请一组小朋友示范,规范要求。
  3、在一组小朋友的带领下,合作表演第二遍。
  4、邀请好朋友自由表演。

五、结束
   1、在喜洋洋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我们包的粽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其实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学会了包粽子,那我们跟着喜羊羊一起去教别的小朋友包粽子吧!
 最后当幼儿们还沉浸在快乐的“包粽子”中,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的内容。延续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以优美欢快的民族经典音乐——喜洋洋为载体。设计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包粽子。现对活动进行一下反思:

1、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2、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3、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陈婵娟编辑于2011-6-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