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2013届大一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碰碰乐

教师:蓝惠玲

设计思路: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

分类: 2013届大一班

    与哥哥姐姐亲密接触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儿园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开展了“我和哥哥姐姐亲密接触”幼小衔接活动。5月17日下午,我们邀请了上一届的大班的哥哥姐姐回园做客,通过一一问答的形式,让幼儿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小学生里的生活习惯等,更充分让幼儿的内心充满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编辑、摄影:蓝惠玲 李佩华 &

分类: 2013届大一班

   5月6日下午3:30分,幼儿园组织大班的小朋友前往永康小学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小学是幼儿园幼小衔接主题中的一个中心活动。对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小学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幼儿园每年都会开展大班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之一——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可以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及学习的憧憬与向往,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孩子们怀着好奇和期盼的心情走进

分类: 2013届大大班

    我班入厕盥洗常规的养成

      幼儿入厕盥洗它贯穿了我们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餐前餐后入厕盥洗,午睡前后入厕、盥洗,课间时入厕盥洗等等。下面我主要说说,我们班在餐前孩子的入厕盥洗常规。

    餐前入厕盥洗,我们工作人员首先要分工明确。班主任老师要注意稳定幼儿情绪。如让孩子们听故事、朗读儿歌、听音乐等。

    入厕时,我们是把小朋友男孩子和女孩子分批轮流上厕所,这样除了可以减少等待,还可以让随着年龄增长的孩子对男女有别有更强烈的意识。

http://s16/mw690/5bba436cgdafd1514c0ff&690

    孩子入厕盥洗时,

分类: 2013届大大班

    主题墙创设——我要上小学了

    这个月我们创设的是主题活动墙我要上小学了

分类: 2013届大一班

      本学期,我班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4月8日上午,本班幼儿在二楼舞蹈室举行了“大班幼小衔接模拟面试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邀请了我园的领导和中班级组的老师们来作为考官老师。在她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次模拟面试活动,初步让幼儿了解小学面试的过程,从中稳定幼儿的情绪,大方得体的应付小学面试活动。

   教师小结:从小朋友们的评价表以及老师们的评价中统计得知,总的来说本班幼儿能大方有礼的跟考官老师打招呼,在识字、英语以及拼音方面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而“自我介绍”、“看图数图形”以及“看图讲故事”则需要大大加强,从考官老师的反馈评价中得知,幼儿自我介绍环节,幼儿不能用较流畅的普通话来进行讲述家庭地址、家长的姓名以及电话号码等,看图讲故事环节,幼儿基本能讲出五要素要求,但是不能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述图片内容,幼儿的词汇量还得要增加;数图形环节中,大部分幼儿都是比较粗心大意,出现数漏的情况,因为幼儿在数图形时候没有按一定

(2013-03-11 13:39)
分类: 2013届大三班

1、 什么是看图讲述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活动形式。这类活动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是,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看图讲述是指老师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达的一种教学活动。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3-03-11 13:02)
分类: 2013届大三班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三•八”节是国际妇女的节日,也就是全世界妈妈、外婆、奶奶、阿姨们的节日。

2、通过帮助奶奶、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受爱奶奶、妈妈的心情。

3、通过制作花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2012-11-02 09:52)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3届大一班

大班语言教案:有趣的汉字 

蓝惠玲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看图书时他们已不像小班时那样只喜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3届大三班
  情境数学:《三项高矮比较》让幼儿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培养幼儿对三个物体的高矮的认知和比较的能力。

  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哪些物体是高的,哪些物体是矮的,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高矮。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体验物体长短高矮的特征。如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不同长短的物体。

布题时老师出示了三根高矮不同的小数块,通过观察让幼儿自己说出哪个是最高的,哪个是最矮的,哪个是不高也不矮的。孩子们很容易就回答了出来,不过还是有个别的孩子把最矮的和不高也不矮的弄混。

   最后是完成书上的练习题,把三个物体中最长的圆圈标示出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