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月秋的魅力

(2019-08-23 21:16:17)
标签:

侯月秋

京韵大鼓

韩德荣

龙飞凤舞

腾天潜渊

分类: 曲苑杂坛
大概博客之前加密了,最近好像开开了,瞎写一个试试啊


京韵大鼓在天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曲种,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演员,其中侯月秋是较为特殊的一位。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去世时尚未到花甲之年,留下的音响资料也只有寥寥几段,远不及骆玉笙等大家,而且她的嗓音条件也非常不理想,浑厚有余,高亢不足,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强手如林的曲艺舞台上能立足,当然是难度极大的事,而侯月秋却偏偏做到了。不但用她这不理想的歌喉自成一家,而且让一代又一代的曲艺观众为之着迷,这种热度,在她辞世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仍不衰退。我们不禁要问,她的魅力何在?

       中国的歌唱艺术,最注重一个韵味,就像品茶一样,追求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侯月秋的嗓音,无疑是不完美的,既没有骆玉笙的优美华丽,也没有小岚云的激昂慷慨,而侯月秋却能用这样的天赋,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她充分发挥了自己嗓子厚重的优势,以韵动人,听她留下的录音,虽然嗓音不佳,而韵味浓郁,听起来真有一种绕梁三日的美感,无论是怀义挟仇的雪艳娘,还是含辛茹苦的樊金定,抑或壮志难酬的刘玄德,都能通过她的演唱活,灵活现的站在大众的面前,即使只是通过录音,她的演唱也能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仅仅有韵味悠扬这一个优点,侯月秋恐怕还不足以成为一代名家。因为韵味深厚,往往会失之平淡,缺乏剧场效果,而追求剧场效果对于演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侯月秋这种不利的嗓子如何如追求剧场效果呢,如果说以韵动人是她的艺术内核的话,那么以险取胜则是她的艺术外沿。她在演唱上是较为灵活多变的,听上去有一种“龙飞凤舞,腾天潜渊”的美感,有时明明已经唱到山穷水尽之处,而她却总能处理到柳暗花明,化险为夷,这是她高明的地方,听她留下的实况录音,观众的掌声总是此起彼伏的响起,可见她的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之强。

       侯月秋早年时演出的节目是很多的,还曾演过《晋桂香》等新节目。而她留下的录音,多为晚年的作品,彼时她嗓音不佳,而且身体羸弱,所录的多为带有悲剧色彩的曲目,如《刺汤勤》,《金定骂城》,《白帝城》等,因此会给人一种印象:以侯先生的条件,唱金戈铁马的武段子是有困难的,而偏偏她在晚年竟留下了《李逵夺鱼》的实况录音,从中可以领略到她艺术的另一面。这个段子是一个纯粹的“武曲”,其中没有任何可以抒情的成分。然而侯月秋也能把这个节目演绎的非常出色,后面李逵和张顺开打的场面,她的唱念非常生动自然,开朗大方,剧场效果也很好,从这个作品中也能反映出她艺术的风格具有多样化的一面。

        侯月秋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可以用“以韵动人,以险取胜来总结,当然她能有如此的成绩,和三弦名家韩德荣的默契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韩德荣高超的伴奏的辅佐,侯月秋的演唱也不能这样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可惜的是,侯月秋在五十九岁的时候就永远离开了喜爱她的观众,但是她艺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正如她在《刺汤勤》中所唱的那样:

       半启芸窗翰墨香,

       潇潇风雨助凄凉。

       这既是她艺术的写照,也是她人生的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