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溪山道人
溪山道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7,945
  • 关注人气:2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9-08-23 21:16)
标签:

侯月秋

京韵大鼓

韩德荣

龙飞凤舞

腾天潜渊

分类: 曲苑杂坛
大概博客之前加密了,最近好像开开了,瞎写一个试试啊


京韵大鼓在天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曲种,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演员,其中侯月秋是较为特殊的一位。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去世时尚未到花甲之年,留下的音响资料也只有寥寥几段,远不及骆玉笙等大家,而且她的嗓音条件也非常不理想,浑厚有余,高亢不足,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强手如林的曲艺舞台上能立足,当然是难度极大的事,而侯月秋却偏偏做到了。不但用她这不理想的歌喉自成一家,而且让一代又一代的曲艺观众为之着迷,这种热度,在她辞世近四十年后的今天,仍不衰退。我们不禁要问,她的魅力何在?

       中国的歌唱艺术,最注重一个韵味,就像

标签:

聊斋志异

青柯亭本

喷水

宋琬

世说新语

分类: 聊斋笔谈
   在《聊斋志异》里,《尸变》和《喷水》这两篇,内容比较一致,都是比较单纯的恶鬼伤人的故事。也有研究专家分析文本背后的内容,说这两篇文章都有“反抗入侵者”的深层次的政治寓意,这里就按下不论了。不过这是《聊斋》第一篇以当时社会的名人为原型进行创作的小说。宋琬(1614——1673年),清初著名诗人,和施闰章(1618——1683年)齐名,并称“南施北宋”(施闰章是《聊斋志异》这部书里一个重要的人物,《胭脂》这篇中就有浓墨重彩的篇幅记载了施闰章亲自审理并平反冤狱的一个案件)。我倒觉得,《喷水》一则完全可以与《世说新语》中的吉光片羽相提并论,可以作为文人游戏笔墨之作而视之。
喷水
标签:

点将录

王树田

康立本

武汉说唱团

李寿增

分类: 曲苑杂坛
        下面这几篇,目录都是若干年前拟就的,没什么内容可写,因为都是流落在异乡的相声艺人,没有什么资料。所以写起来很有难度,我也没什么资料可写,只能仅就网上所见提几句吧,还希望大家原谅,我就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先说说王树田和武汉相声。
          王树田(1913——1987年),天津人,1929年拜李寿增为师,1950年4月与“艺联鼓书社”一同到武汉。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深入前沿慰问演出。1953年武汉市曲艺队成立,王树田任队长。1962年3月武汉市曲艺队改制为武汉市说唱团,王树田被任命为副团长,此后就定居于武汉了。
          王树
(2010-08-09 07:52)
标签:

郭德纲

袁腾飞

德云社

封杀

狂傲

金文声

新道德运动

反三俗

杂谈

分类: 随想录

     最近这几天,郭德纲的几件事炒的轰轰烈烈,风云突变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现在不管情势怎样,德云社元气大伤总之是事实。

  7月30日郭德纲占用公共绿地;

  8月2日李鹤彪殴打记者;

  8月3日郭德纲编演新相声声援弟子,称其是“民族英雄”;

  8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暗批郭德纲“三俗”;

  8月5日李鹤彪被行政拘留七天;

  8月6日何云伟

标签:

拆唱

联珠快书

周文如

刘凤霞

侯月秋

韩德荣

张伯华

三国演义

李玉忠

分类: 曲艺欣赏

    最近因为开学的缘故,琐事比较多,所以一直没有上传什么曲艺资料,今天找了一段联珠快书给大家欣赏一下。前面上传过曾振庭老先生演唱的《白门楼》,那是一个人独唱的形式,其实早期联珠快书还有另外一种表演形式,即三个人坐着表演,分角色拆唱,这三个人的分工是:左边的只唱不说、中间负责三弦伴奏、右边的只说不唱(称为“傍椅”),后来由奎松斋先生(曾老的师父)改革成为一个站着表演,另一人担任三弦伴奏(也有的曲目是由两三个人拆唱),并加上身段、动作和表情,使联珠快书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艺术形式,今天咱们选的这段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联珠快书《草船借箭》就是由奎松斋先生创作的(解放后由白凤岩和王决进行了部分修改)。

    现在保留下来的《草船借箭》一共有两个版本,一版是北京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新岚云、龙洁萍和马增蕙拆唱的,另一版是天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的周文如、刘凤霞和侯月秋拆唱的,我选的这一版

(2009-09-05 11:04)
标签:

百家讲坛

春秋五霸

高台教化

真才实学

阎崇年

刘心武

纪连海

推理

杂谈

分类: 随想录

    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里,《百家讲坛》是一档很有特点的节目。它无论从时间长度还是方式上都像极了普通的课堂。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很受大家的欢迎:在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毕竟《百家讲坛》没有考试的要求),而工作的人们也可以借此回顾一下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去感受一下学者的魅力(现在虚名假利实在太多,大师、泰斗、艺术家的头衔满天飞,所以对于演员来说,最尊敬的称呼就是“艺人”了,而对于搞研究的人来说,“学者”才是那个对路的名称)。

    这档节目据说首创于2001年,但起初名不甚彰,始终在央视各档节目收视率的末位徘徊。直到2004年“清史专家”阎崇年入主《百家讲坛》,主讲了《正说清十二帝疑案》之后才变得大红大紫起来。之后,刘心武、纪连海、易中天、于丹都是在《百家讲坛》这个讲坛上被广大的观众所熟悉,才得以走红全国的(当然刘心武早先就是知名作家),这五个“学术明星”(这也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名词)可以说是《

标签:

西河大鼓

王田霞

小两口争灯

何志远

张玉恒

大书

短段

娱乐

分类: 曲艺欣赏

   忙碌的春节终于告一段落了,今天给大家上传一段富于乡土气息的曲艺唱段,王田霞老师的西河大鼓《小两口争灯》。西河大鼓原本是发源于河北中部农村的一个曲种,早期的名称比较复杂,有过“梅花调”的叫法(跟现在的梅花大鼓完全是两个概念),1925年,艺人王振山和他的女儿王凤永来天津的四海升平茶社献艺。在贴海报时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因为王振山的家住在大清河的西边)。西河大鼓以唱长篇书目为主,比如《薛家将》、《呼家将》、《杨家将》等等(俗称“三碗酱”,是每一个西河大鼓艺人必须掌握的东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马连登、马增芬父女开创了马派西河艺术,才以唱短段见长(马增芬早期也说过《薛家将》),后来的年轻演员基本上都不会说大书了(就是有会的也不精,背课文而已)。西河大鼓的主流是说大书,现在有些所谓的评书演员,其实都是西河门户,最典型就是单田芳先生,他的父母、叔伯都是唱西河大鼓的艺人,前两天电台还放过一张他母亲王香桂的录音《借东风》。单先生的师父是李庆海,单先生的评书主要得益于两个人,一个师兄杨田荣、一个是师爷赵

标签:

京韵大鼓

警世通言

刘文有

钟吉瑞

李默生

二黄大鼓

分类: 曲艺欣赏

    前几天有一个叫志扬的好朋友点播骆玉笙大师早年演唱得全本的《伯牙摔琴》,今天就把这段传上来,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早在《列子》、《吕氏春秋》中就已经记载了俞伯牙的故事,但现在完整的故事出自《警世通言》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因为该典故已经家喻户晓,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其实在很多戏曲、曲艺形式中都有这个唱段,京韵大鼓中这个故事分为两段,前面是《子期听琴》,后面就是《伯牙摔琴》;西河大鼓中有《马鞍山》,是田派的代表作,我个人认为田老先生这段比京韵大鼓更有韵味,有机会让大家欣赏一下;河南坠子也有这个曲目,是董桂枝老师的代表作,她早年在胜利公司灌制过老唱片。至于京剧中,《马鞍山》是孙派的拿手戏,前几年出版的《京剧大典》CD就选了一段时慧宝老先生的唱片(据说言菊朋先生也改编上演了此戏,但没有传下来),恐怕是这出戏的孤本了。

 

标签:

苏州弹词

侯莉君

曹啸君

郁小庭

西厢记

登月梦

分类: 曲艺欣赏

    最近接连上传了几段单弦、岔曲,突然想起了张永熙先生的一个段子《南弹北弦》,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要上传一段苏州评弹给大家听听。其实想着很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就难了。一者我听过的评弹本来就少的可怜,二来我对这门艺术可以说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以如果勉强写就这篇文章,肯定难免有错误。不过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决定把这段《莺莺拜月》发上了给大家换换耳音,来欣赏一下南方的曲种。

    苏州评弹实际上是由两门艺术构成的,一种是苏州评话,只说不唱,类似于北方的评书,书目也相近。代表人物是张国良先生,他擅长表演《三国演义》,还出版过文字本(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就发现过一本张国良口述的《袭取成都》,只可惜单看文字根本无法领略老先生的艺术造诣,所以我也没仔细看。记得2006年我刚上大学时还发现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