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上传了几段单弦、岔曲,突然想起了张永熙先生的一个段子《南弹北弦》,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要上传一段苏州评弹给大家听听。其实想着很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就难了。一者我听过的评弹本来就少的可怜,二来我对这门艺术可以说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以如果勉强写就这篇文章,肯定难免有错误。不过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决定把这段《莺莺拜月》发上了给大家换换耳音,来欣赏一下南方的曲种。
苏州评弹实际上是由两门艺术构成的,一种是苏州评话,只说不唱,类似于北方的评书,书目也相近。代表人物是张国良先生,他擅长表演《三国演义》,还出版过文字本(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就发现过一本张国良口述的《袭取成都》,只可惜单看文字根本无法领略老先生的艺术造诣,所以我也没仔细看。记得2006年我刚上大学时还发现了《聊斋志异故事选》,现在也不知道被管理员们搞到哪去了。)
2005年2月26、27日,上海、苏州评弹团在天津广东会馆和天津曲艺团联袂演出,在这次演出中,王池良用南方的普通话表演了的苏州评话《康熙吃凉粉》,这恐怕是北方观众能欣赏到的唯一一段苏州评话资料了。
另一种是苏州弹词,它类似于北方的西河大鼓,以表演中、长篇书目为主(过去唱西河大鼓的老艺人,除了马增芬先生是以短段见长之外,其余的都是擅长表演大书的,而现在无论是苏州弹词还是西河大鼓,年轻演员基本上都不会表演中、长篇书目了,悲夫),大多是两个人表演,但弹词的书目和北方的鼓书却有很大的不同,内容多是反映家庭、宫廷生活的,比如《珍珠塔》、《长生殿》等等,被人称为“小书”。当然弹词中也有短段,被称之为“开篇”。
我今天选的就是侯莉君先生(1925——2004年)演唱的弹词开篇《莺莺拜月》(师从陈亚仙),这是她1962年的录音(时年37岁),侯莉君自弹琵琶,南弦伴奏曹啸君(弹词伴奏的三弦与北方曲艺的大三弦不同,是小三弦,又叫南弦、书弦),中阮伴奏是郁小庭,听人家弹词的音乐,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我当然是不懂南方话了,从网上找了一个文字本,大家可以对照着欣赏一下。
附唱词:丝纶阁下静文章,钟鼓楼中刻漏长。
檐铃响,响叮当,崔莺莺莺语唤红娘。月明明,明月当空照,去张张,张相公可得在书房。 切思思,思切情深重,俏双双,双美出兰房。
深夜夜,夜深花街立,草青青,青草映池塘。密层层,层密僧房屋,曲弯弯,弯曲绕围廊。 一步步,步入庭中去,再添添,添满一炉香。
莺莺拜,拜月光,甜蜜蜜,蜜语告穹苍。香飘飘,飘入书房去,愿早早,早步传宫香。 俏伶俐,伶俐红娘婢,口轻轻,轻口换红妆。
稍停停,停刻夫人晓,怒冲冲,冲打小梅香。路微微,微路当心滑,月移移,移月上花墙。小姐连连,连称是,步忙忙,忙步返兰房。未知何日配成双。
今天“神州”七号成功返航了,中国人在茫茫宇宙中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但愿我们中国人能早日登上月球,和寂寞的嫦娥重相聚吧,这也是我今天传这段《莺莺拜月》的“弦外之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