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望月听雪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少年们一届又一届跨过高考这个坎,从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挣脱出来,迈向人生新起点,象牙塔里洋溢着青春朝气,也慢慢走向成熟,一如破茧成蝶,“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然而,随着世界的日新月异,有些负面的影响不得不撕开其庄严的外衣,极其沉痛地显现在世界人们的眼前。又要接触这么沉重的话题了,对于一个局外人,事实上无法从自身的感受中去真正体会这个群体的无奈与无助,但从各种媒体与新闻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在科技文明高速发展,贫富悬殊、金钱至上各种社会丑陋现象频出之时,抑郁症正在逐渐低龄化,摧残着一些正青春的花季少年,这原本是一个汲取知识、无忧无虑的锦瑟华年,却被学业的重压、家庭的破碎、亲人的厌弃将他们逼迫到一个极其狭小逼仄的空间,无法呼吸,窒息间觉得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找不到一个突破的缺口,作茧自缚般将自己置身于痛苦的深渊。
之前就读过这本关于如何走出抑郁症阴霾的小书,《柔软的刺猬:自我疗愈的内在力量》,丘吉尔也曾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这个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称为‘黑狗’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在中国少年一代中迅速滋生着,这是一件令人堪忧的事情,曾经于动荡年代至今仍然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少年中国说》如此深刻得诠释了年轻人的理想抱负以及世界观将会如何影响未来的中国,而这样深刻的病态疾病当啃噬着年轻的心灵时,不得不让整个社会严阵以待,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籍与灵魂的救赎。
抑郁症,并不是人们常常有的悲伤的情感,这是一种深陷于斯无法自拔的深沉的悲殇,“悲伤和抑郁的确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它们的不同却很关键。在悲伤中,痛苦在开始的时候最强烈,往往与一些积极记忆交织在一起,痛苦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弱;但是在抑郁症中,痛苦是持续的,几乎没有积极情绪,且不随时间递减。在悲伤中,人仍然有自尊感;但在抑郁症中,人往往感觉自己无价值,产生自我厌恶感。在悲伤中,死亡的想法很少出现;但在重度抑郁症中,人因为自我价值感低或者不能抵抗抑郁带来的痛苦,往往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倾向。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一些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原因,作为社会人,我们这里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环境因素。”造成抑郁症的因素有许多,对于人类大脑以及心灵的影响,是很难从身体结构上阐述清楚的,压力、心理创伤、童年阴影......各种各样来自自身以及环境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罹患抑郁症的人有些是遗传的因素,而大部分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曾经有着耀眼的光环,曾经是天之骄子,对自己的要求特别苛刻,或者执着纠结于自己的不完美,换言之,就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化解,自己与自己和解,为自己的情绪找个出口,洪水的闸门不可以永远紧闭着,宣泄而出是最好的舒缓方式。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几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有抑郁表现。但冰冷的数据不一定能真正呈现事情的严重性,本书首度以亲历者口述形式,记录了17
个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挣扎与蜕变:‘鸡娃’母亲,将学霸女儿逼成抑郁症;父母天天吵架,让孩子自认为是累赘”;跟着母亲出走至语言不同的陌生国度,没有朋友,没有关怀,只有继父无情的鞭打与心理生理的折磨......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的,在某个角落,某个黎明、黄昏、黑夜上演着的人间真实,悲伤的事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蚕食着少年少女们的纯洁心灵,最终发生无可挽回的悲剧。这些出自自述或是父母殇痛的叙述中的事件,在真实故事计划上发布时,戳中了上百万父母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尤其那些自述自己亲生经历的少年们,曾经又是面临着何等绝望无助的现实啊。
那个踯躅游荡于家附近公园里的少女,不敢回家,像个孤独的游魂一般无依无靠地生活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时空里,抬望眼满目的乌云蔽日,低头默默无语看向雨后的泥地,大概目光所及都是空洞的,雨地上的人没有倒影,或者是雨地上的人只有倒影,这些恐怖的景象并不是他们臆想出来的,对于生活的无望便隐射出这样的场景。对镜注视,镜子里没有自己的面目,再仔细看去,镜子里有着模糊不清的面目,等揉揉眼睛,再望过去,镜子里便是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了,他们迷失了自己,迷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
“所有这些疯狂皆源于我们自己,但最能使我们遭受重创的还是他人。”这些自述里,含着满眼眶的泪水,曾经在夜深人静之时无声滴落,带着血的鞭痕抽打在这些少年的心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心殇,他们一次次迈开艰难的脚步,试图突破重重围困,奋力撑开围困住他们的蜘蛛网,但往往一点点来自周围人的冷眼嫌弃、拒之千里,以及那不可言说的“病耻感”,将他们刚刚拔离泥泞的脚步重新陷入深深的泥沼,“据说得抑郁症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被治愈,三分之一会复发,三分之一承受不下去。”他们往往是很优秀的人,对自身的要求很高,眼里掺不得沙子,神经也是非常敏感的,极度的自卑感、极度的自恋与自尊,在矛盾中压迫着他们,终将他们摧毁在心之边缘,刚刚打开缝隙的心门重又关上,因为已经经不起一丁点儿的风吹雨打了,支离破碎的心始终游离在崩溃的边缘。
“少年抑郁症案例中,90%的父母不懂孩子的真实心声,比如:父母每次吵架,我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我觉得自己活不过26岁,因为父母难过得要死,又害怕父母难过不敢去死。”“本书医学顾问,原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于宏华,提出了具体的家庭治疗方案:心理养育。与其改变孩子,不如改变教养方式,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不只是孤立地治疗患病的孩子,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来治疗抑郁。家庭成员一起努力解决问题,而非相互指责。矫正‘功利性教育’,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展的迅猛期,情绪波动剧烈,如果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心理抚养,极易诱发抑郁。”“本书为您补上中国家庭始终欠缺的一堂心理养育课。”
也可以深度阅读下《灯火之下:写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家长的自救书》,这是美国作家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的专业角度剖析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青少年生活事件、情绪等方面的12个测验设计,来帮助青少年正确识别自身的情绪状态、对自身的抑郁程度有一定的评估、及时规避来自生活事件中的抑郁陷阱,调节心情状态,回归正常生活。”相关的延伸阅读《折翼的精灵:青少年自伤心理干预与预防》、《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终结欺凌,这样做就对了》,看书名带来的即是莫名的感动,谁不愿意被众人捧在手心里长大呢,幸福的童年、成长的烦恼,都是生命带给自己的礼物,要珍惜上天给予的这份厚待,对自己对他人多点宽容、多点理解,给身处暗黑之中的折翼精灵一点光亮,引领他们走出困顿泥沼。
生命是可贵的,生活还是有着许多美好希冀的,来世间走这一遭要无悔今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古人的车、马、邮都很慢的慢生活里,依然可以潇洒如斯,今人更应采撷一片大好的时光,将快节奏的生活过得愈加丰富多彩。看,何不效仿下古人,“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清晨,晾一头短发,感受清风丝丝的微凉。吴地的山峦,楚地的湖泽,一路行遍山色湖光,只是还未到达早已心神驰往的潇湘。买得一叶扁舟,罢官归来,又何妨。这是天意作美,如今让我如愿以偿,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顺风浮泛沧浪。志趣高洁闲远,象秋蝉蜕壳于浊泥,在尘埃之外浮翔,又如庄周晓梦化蝶,翩然于水淡云闲之乡。”
“风雨过后便是彩虹”,相信它,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坎,看不破的滚滚红尘。“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PS:真实故事计划,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的故事,勾勒中国人的心灵地图。《少年抑郁症》中的好几个案例在真实故事计划上发布后,戳中上百万父母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