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只猴子》活动反思

(2010-03-29 15:48: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心得

《三只猴子》活动反思

东沙幼儿园 何龚兰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上本次活动之前,我认真观看了应彩云老师上的《三只猴子》的录像,仔细揣摩里面的精髓,在录像中我看到了的孩子们是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从引题听赏歌曲到玩打节奏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歌声,感染着小朋友,在学习打节奏的时候,边打节奏边唱,小朋友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唱了起来。老师将这个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打节奏上,在体验不同节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看到这个活动方式新颖,决定学以致用。但是考虑到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年龄差异,对照渗透式领域上的教案,在课的目标和环节设计上作了一定的修改。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几次的观看录像领悟,在第一次施教的时候,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存在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的节奏还看不出,但是8分音符稍微出现的多一些,幼儿跳的协调性就不行了。所以我把原本活动过程中的这个环节:把原来的三个幼儿一组,练习XXXX,前三拍轮流,最后一拍一起跳的节奏练习方式给去掉了。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以掌握。接下来的环节我脑子里最多的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模式,所以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特点及自己原有的特色。

    为了解决活动过程中这个跳节奏的切入点,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后评议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于改进:(1)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节奏要放慢,XX这个节奏要重点练习。教师可以示范跳。(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用教小猴子怎么跳的方式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

    听了同行的意见,我重新考虑了本次活动中班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还不如大班,一节课下来,幼儿跳的太多也比较热。所以在节奏感的表现方式上,同样的节奏用拍手的形式能够准确的表现,但是用跳的方式就必须有个铺垫的过程,所以我用了拍手或跺脚作为跳节奏的铺垫,这样结合着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拍拍、跺跺、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幼儿玩得开心,教学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幼儿跳节奏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前分组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由于和幼儿原本座位的混淆,有些幼儿分不清自己是哪一组的,有像在绕圈圈。

    看来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