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大圣”视频为何走心

标签:
文化 |
捷途把“大圣”做成了“石头”与病孩同框的短视频火了。这是汽车走心的杰作,也为汽车文创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捷途“大圣”视频为何走心
撰文/颜光明
捷途把“大圣”做成了“石头”与病孩同框的短视频火了。这是汽车走心的杰作,也为汽车文创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这是一个病孩与“大圣”的故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大圣是由石头变的,也是小孩心目中的英雄,是信仰,也是希望。但在成人眼里,大圣是骗子。由此构成人物冲突,触动人性,衬托出“大圣”改装,生成出童话般魔幻,构思巧妙,情节感人,效果俱佳。
把汽车做成“旅行+”,这是捷途的独创。除了植入“霞客精神”(品牌文化)外,还引入了文学形象(诸葛亮、赵子龙、齐天大圣),将“旅行+”战略成功落地,并取得了喜人的营销成果。今年9月,捷途汽车单月销量达到19018辆,同比增长89.6%; 1-9月,累计销辆已达115734辆,同比增长11.8%。自2018年品牌发布至今,捷途累计用户已近60万。
三年前,捷途在上海在与媒体沟通时,有人还不太理解捷途为何做“旅行+”,以为就是自驾游,过于小众,视为营销手段。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把“在路上”的人生理念做成了“诗与远方”的情怀,一个“+”字,也就放大了汽车的全部内涵,让移动的个体演绎成了移动的家园。这看似切口很小想法,其实野心很大。其中“无用之用”的文学暗中帮了不小的忙。
从诸葛村试驾捷途X70,到横店赵子龙版X90上市,以及成都车展“大圣”改装新车亮相等,捷途赋予品牌的文学形象业已形成系列,产生了影响力。也许这是文学营销的新尝试,但在捷途看来却是文化(品牌)输出。从用户的角度看,此举容易记住。在一次成都举行的捷途“旅行+”大会上,车主说,捷途产品接地气,就像它的车名,有亲和力。在一次上海举行的汽车设计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捷途找到了对汽车表达的感觉,以“新旅途,新捷途”的产品形象和传播理念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认知。这种从文化的正向力上挖掘出来的文学形象,有人说,这要比那些猫啊、狗啊、牛啊来的有意义,也比那些咖啡、馒头、朝代等命名来的有内涵。从常识来看,这是一种态度,决定着品牌的走向和未来。
捷途是奇瑞旗下的新品牌,成立四年,累计销量近60万辆。这是一个令人刮目想看的业绩,而“旅行+”理念的落地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值得关注的是,捷途用文学的方式介入汽车营销受到了出人意料之外的成功,不能不说这是另辟蹊径的成功,也是理念选择的成功。说明“汽车三观”同样重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内核。
将汽车“大圣”做成孩子的信仰,进入童话世界,心目中的英雄,这是捷途在“汽车文创”中迈上了新台阶。尽管外资汽车品牌也惯用童话(神话)植入汽车,但出现在短视频里极少,而捷途尝鲜,却能走心,说明心中有爱,超出汽车范畴,引发共鸣,值得点赞。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