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奢侈?
标签:
时评 |
我对教育向来崇敬,现在不一样了,对“过度教育”心存疑虑,这倒不是反对教育,而是过于商业化。
教育为何奢侈?
撰文/颜光明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湖畔大学“除名”了(在气焊中消失),还配有图片。看来不会假。这就让我想到现在不少民间的媒体机构也在办大学,在圈内掀起不小的浪花,就像社会上办各种培训班,都想分一杯教育市场化的残羹。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除了医院之外,就是教育最赚钱了。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今人很直接,“读书改变命运”。更有甚者,“读书是为了进‘圈子’”(比如商学院等)。将教育功利化推向了极致。
我对教育向来崇敬,现在不一样了,对“过度教育”心存疑虑,这倒不是反对教育,而是过于商业化。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打着教育旗号的教育者,其实都是教育商人。而读书功利化思维的蔓延和渗透又为教育市场化提供了土壤。故有人说,现在大学培养的不见得都是人才,而是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此说并非空穴来风。
教育出了问题。连老百姓都看出来了。这种焦虑岂非杞人之忧?比如马云办大学,就是个“圈子大学”,就像大佬俱乐部,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再比如,现在不少高管动辄就是博士、教授。见他们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听课做学问?这就对发证的学校提出了疑问,此“博士”是真还是假?
那么,现在的教育现状怎样?还是曹德旺敢说真话。他说,现在很多大学热衷于为虚拟经济培养人才,学科重点瞄向互联网,金融,MBA(工商管理硕士)等,而制造业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没有地方培养。
回到汽车圈,也是这样。如今蔓延到媒体,流行办虚拟大学,浏览课程设置,与制造和管理搭界不多,几乎全是“虚拟经济”,授课者,基本上是业内大佬,目标是培养“商界领袖”。
由此想到了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前辈的“平民教育理念”,如今的教育意识和思维早已偏离,倾向于功利性,甚至产业化,市场化,圈层化,权贵化等,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非常奢侈的消费,与国民的真正需求渐行渐远。
2021.5.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