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灵魂在哪里?
把各种路收集起来,筑成一条甬道,通往古今和未来,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让你感知路的生命和不凡。

汽车的灵魂在哪里?
撰文/颜光明
这次来狼堡,住在园区(汽车主题公园)里的丽思卡尔顿。下榻之后,就去园区转了一下,再次领略这个世界第一人造汽车景观——汽车城的设计,尽管我已来过多次。
早春二月,春暖花开。伫立园区的运河边,临近傍晚,落霞满天,红透半天,河水倒影,静寂无声。偶尔,还有货船突突地从眼前驶过。证明这条河的运输功能还有,历史并没有走远。
回想20年前来此,这里还是个仓储之地,脚下是煤炭燃油弃物的堆场。此时,正在兴建AutoStade(汽车主题公园)。记得汽车模拟驾驶舱已经建好,我还在它跟前流过影。对岸的火车站十分简陋,月台朴素,就是个货站。印象中的狼堡就像过去的安亭,工业味很重,冷冷清清,城市的感觉很淡,除了大众厂房和四根烟窗之外,没有其他可看的景观。荒凉而孤独。就像这座城市,因造汽车而注入的全是汽油的气味。
2000年“汽车城”建成后来过几次。印象一次比一次深,看得一次比一次细,想得一次比一次多。这里,无疑成了大众的“会客厅”、“接待室”,城市的脸面,企业的形象。这里,也无疑是专业主题公园设计最棒的案例,迄今无人超越。这里,更是工业旅游景点的巅峰之作,把汽车制造推向了文化意识领域的最具魔力的教具。
尽管所有的汽车馆(大众、保时捷、奥迪、宾利、兰伯基尼、斯柯达、西亚特)都设计成了建筑艺术,赋予了文化属性,人文风格,甚至暗藏地域特征等,但都摆脱不了企业的野心和行为,就像大众总部大楼里的一幅装饰画——虚化的勃兰登堡门中间夹着一个大众Logo实体司徽,醒目,刺眼,掩饰不住欲望。
从第一次看了震撼,到第二次看了变小,再到后来看了觉得异化(偏向休闲),渐渐走向娱乐时尚的蜕变,由教化转向了时尚。这种感觉也是我对“主体公园”的认识有了客观的比较和体验。尤其是新桑塔纳在这里上市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北京798,上海1933的前卫,所不同的是,狼堡玩的是前沿,原创,优雅,精致。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到了大众试图把这里当作汽车圣殿来供奉的坚守。人们也意识到,在这里能看到汽车以外带来的一些东西,不论是惊讶和震撼,还是体验和领悟,或是休闲和浪漫,乃至质疑和思考,汽车的进化已经与现实须臾不可分割,但绝不会因怀旧,阻挡前行的脚步。
然而,变化的是物质,不变的是精神。汽车依然是园区的主体,两个储车塔就是象征,如同汽车的灯塔,许多人就是冲着这塔来提车,沐浴汽车文化的洗礼,看文明的车辙是如何碾过岁月延伸至今。在我看来,园区最易忽视和忘记的是由入园到酒店那条长长的甬道,将刻意铺成了路,呈现出不同历史的年代感,还留下了空白(展示柜)作悬念。我以为,这就是园区创意的灵魂——把路与轮子的关系融入了时空,提供了可以触摸的真实,穿越古今,让“行”温润起来,可以与古人对话,亦可与未来搀手,让想象插上翅膀。
行者的伟大,其丰富内涵可以在这长长的甬道上能够感觉到,并不止于对路的开拓,还有轮子的变迁,那一个个竖立的展示柜(路与轮子关系的实物),就像人类的脚步,历史的车辙,对应的是文明的进程,描述的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历史。
当然,这条甬道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艺术化的行为艺术,无论是行走在上面,还是开车驶过,都会有“时间隧道”,“未来之道”的通感。我试走了一下,想起鲁迅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这里收集的路,都是铺装路。不过走在松软的木头路,用花纹和图案拼起来的路,高级,精致,踩在脚下,舒适而有了诗意,不禁想起了林清玄说过的一段话,“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慢慢散步、慢慢变老。”
但更多路是粗劣和原始,不经修饰的石子和鹅卵石,还有青石板、岩石、砖头等。走在上面咯脚,不稳,腻滑,还会绊脚。这才体会到“行路难”并非蜀道独有,其实世上的路多半并不平坦,即便是现在修的沥青路,在高速之下又有了新的要求。路的等级在这里同样是有标准的,而且跟轮子有关,涉及到汽车的性能,关乎动力和风洞……
路,也就变得不简单起来,有了生命的迹象和高级感。夕阳下,泛出金色的光亮,明晃晃地,有些刺眼,但能把你的目光带向远方。
2019.2.26于狼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