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在华找到了怎样的感觉?
(2016-06-18 10:07:11)痛定思痛,奔驰的觉悟和觉醒,已不再傍徨,果断在产品上发力,修正在华的战略,使它“正当性”,正如唐仕凯所表示的那样:“本土化是戴姆勒在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实,本土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技术落地的认知问题,而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并将其转化为中外双方的共识和价值观趋同,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找到与市场对接的通道,反之就会不顺,磕碰,折腾,甚至难以为继,淘汰出局。这是被无数案例所证明的事实。
奔驰在华找到了怎样的感觉?
撰文/颜光明
因为豪华曾被神秘遮蔽,因为高贵一再被误导。
这是为什么?
曾经的近而远之,高处不胜寒。有人说,以往的折腾和磨合不是技术和市场,而是人和文化的沟通。
从北京戴克到北京奔驰,再从洋服到唐装,以及“中国制造,专属中国”到“本地化战略”的转变等,奔驰花了十年时间才真正落地中国,找到了感觉。当倪凯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唱着“我的大中国”登场介绍全新长轴距E级车时,迎来了不止是媒体的掌声,还有市场共鸣的认同。
唐仕凯在E级车下线仪式上致辞中说,今年前5个月,奔驰延续了上年的强劲势头,在华销量超过17.6万辆,同比增长37%。他的微笑表明奔驰在华已经驶向了正确的轨道。
这是不可小觑的数字,令竞争对手感到“胆寒”。用市场人士的话说,今年奔驰业绩可以与宝马比肩,直追奥迪的可能性已不遥远。市场人士介绍,E级车尚未上市,已被炒热,看好此车将成为一个热词。
在今年奔驰科技日上,全新长轴距E级车诸多创新技术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令人关注的,这不都是舶来的,而是贴上了“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标签。比如智能互联,北奔介绍,在中国生产的E级车是全球首款搭载Car2X智能云端交互系统的量产车,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监测交通状况,把这些信息保存在云端,并可通过云端与其它车辆远距离实时交流信息。
这种领先可以看作引领,接近无人驾驶的未来之现实的开始,要比竞争对手来得更加靠谱而接地气,摒弃噱头和炒作,突破智能控,提供分享人类对于汽车驾驭的智慧。
在戴-奔集团中,北奔是全球占地面积最大的超现代豪车工厂。今年以来,奔驰在华销量中,国产车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目前包括E级车、C级车、GLC SUV和GLA SUV。这就意味着本地化的兑现经多年努力步入了市场回报的收获期。徐和谊说,随着E级车的下线,北京奔驰完成了全系车型的升级换代。这一崭新的产品阵容,将为北京奔驰注入强势竞争力。对下一个十年,我们信心百倍。
就在E级车下线的前三天,北奔中外双方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又签署了40亿增资协议,用于发动机厂的扩建。从“本土化”认知的加深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巩固,北奔步入了一个黄金蜜月期。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和市场态势表明,奔驰不仅找到了市场的感觉,而且偿到了“接地气”的甜头。
在ABB中,本应是老大的奔驰在华则排在了奥迪宝马之后的老三位置,就其原因不外乎是“本土化”的问题。纵观奥迪和宝马在华的成功包括其他汽车合资企业在内,不都是崛起在“本土化”上?
痛定思痛,奔驰的觉悟和觉醒,已不再傍徨,果断在产品上发力,修正在华的战略,使它“正当性”,正如唐仕凯所表示的那样:“本土化是戴姆勒在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他说,凭借在北京奔驰生产的“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梅赛德斯-奔驰产品,我们对戴姆勒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乘用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满怀信心。
其实,本土化不是简单的产品和技术落地的认知问题,而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并将其转化为中外双方的共识和价值观趋同,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找到与市场对接的通道,反之就会不顺,磕碰,折腾,甚至难以为继,淘汰出局。这是被无数案例所证明的事实。
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拿到中国,诚实对待中国市场,尊重中国文化,这是近年来奔驰品牌在中国最大的态度转变。当周围普通的朋友和同事都能分享奔驰品牌时,这个品牌开始变得亲近起来,放下身段,“接地气”,已然成为市场基盘扩大的动力。
纵观当下奥迪宝马的市场表现,奔驰开始奋起直追,充满活力,其产品的张力和下沉,以及对豪车的重新定义,正如徐和谊所说,北奔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继续树立中国汽车业的新标杆。
这不是希望,而是现实。在豪华相对的汽车领域,品质是永恒的。与其说奔驰代表了汽车的巅峰,不如说是代表了品质的苛求,以优雅的方式诠释了生活和向往。但从“奢侈带来富足”的观点来看,“技术的进步需要奢侈品的生产使之得以实现,奢侈品需要技术的进步使之出类拔萃。”
这就是奔驰,一个难以超越的品牌,全新E级车的下线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2016年6月16日采访于北奔
修改于6月17日上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