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自主路径为何受关注?
(2015-09-03 10:56:08)自主汽车与合资汽车在新的汽车消费环境、需求、背景下正在发生变化。由挨打被驱赶,到对峙抗衡;再向拉锯博弈,到持久对垒,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可以说,自主汽车的整体实力亦不可小觑,正在逐渐壮大。证明自主品牌的成长已摆脱技术的桎梏,正在改变以往以制造为主的业态,开始向技术创新为主的业态转变。另一方面表明,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在提高,市场接受,消费者开始认同。其中,华晨自主汽车的坎坷经历就是个典型案例。
华晨自主路径为何受关注?
撰文/颜光明
这些迹象表明,自主汽车与合资汽车在新的汽车消费环境、需求、背景下正在发生变化。由挨打被驱赶,到对峙抗衡;再向拉锯博弈,到持久对垒,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可以说,自主汽车的整体实力亦不可小觑,正在逐渐壮大。证明自主品牌的成长已摆脱技术的桎梏,正在改变以往以制造为主的业态,开始向技术创新为主的业态转变。另一方面表明,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在提高,市场接受,消费者开始认同。其中,华晨自主汽车的坎坷经历就是个典型案例。
应该讲,华晨中华是国内第一个以“中高端”轿车为市场目标创立的自主品牌。15年前问世时,打出的口号就是“B级车的性能,A级车的价格”,叫板合资品牌。从研发思路到制造标准,再从汽车审美到设计方式等,都是具有颠覆性和开创性。今天看来,当年的做法和尝试,显得不够成熟,经验不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此举毕竟为打破造车垄断和市场垄断,破除设计神秘和技术封锁,寻找自主品牌的生路带来了希望。破字当头,但立未必在其中。
历史并非过眼烟云。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华晨中华品牌没打响,总以为是企业的 “折腾”和产品的“质量”。如果回到历史现场,不难看出,华晨的“折腾”并非企业所至,而是汽车行业改革碰到深层次问题的必然,这既有汽车顶层设计的问题,也有行业失序的缺陷。其中,不仅有对汽车认知的问题,也有地方利益纷争和管理失衡。然而,这些带有实验性的尝试,或探索性的努力在今看来,是自主品牌起步时都难避免,或要缴的学费。
而今,看到华晨中华品牌终于获得民意的认可,显然,背后的磨难和付出并非外人所知,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通过产品和市场表现终于赢得外界的认可。用华晨高层的话说,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如果回顾华晨十年成长,从中华降价到骏捷推出,再从T发动机问世到V5上市,华晨在乘用车和发动机上的努力,不论是低端车还是中高端车研发,始终坚持“高起点自主品牌”的信念,可谓百折不挠,历经艰辛。随着与宝马深度合作的加强,华晨品牌开始走强。
相对于其他合资车企比较,华晨与宝马深耕“一夫一妻制”,保证了华晨自主汽车的技术反哺,终于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从今年开始,华晨陆续推出华颂7MPV、金杯750小型MPV、中华V3小型SUV,还与宝马集团签约了王子发动机在华生产等。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华晨今非昔比,刮目相看,羽翼丰满。正如业界人士所说,华晨的自主汽车在宝马的全力扶持下开始脱胎换骨,拉开了与同级自主品牌的差距,证明这种合资时有含金量的,做到彼此真正的互惠互利。比如,华颂7由宝马参与开发的全新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显示,要比合资品牌要高出一筹,而V3的出色表现,在小型SUV的底气十足。从产品战略来看,与宝马签约的王子发动机则意味着华晨在自主汽车研发上向“高大上”拓展,涉及品牌的全面升级。
回顾华晨与宝马的合作,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他认为,华晨真正做到了“市场换技术”,由此尝到了“深度合作的甜头”。近年来华晨汽车的市场表现都离不开合资技术对自主品牌的反哺,同时也得到了宝马在产品研发和制造及管理上的全面支持,使得华晨产品和品牌知名度迅速崛起,得到市场的认可,社会的共鸣。宝马也从中受益,取得了合作共赢的持续发展。
如今,中华系列车型给人的印象是注入了“宝马技术”。比如骏捷刚上市时,就有“小宝马”的美誉,而刚上市的V3被消费者看作是国产版的宝马小型SUV。不仅如此,宝马的有关专家也从幕后走到前台,手把手地扶持华晨自主汽车。这就难怪祁玉民说,华晨与宝马的合作才是真正地在履行“市场换技术的”的合作承诺。
华晨的腰杆子现在开始硬了。用华晨的话说,关键还是产品争气。现在华晨在安全、动力、互联网三大核心技术方面业已初步掌握,正在向产业链的低端告别,全力提升品牌的竞争力。祁玉民说,“我们要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据介绍,华晨集团现已制定了未来三年实现销售额3000亿元的目标,争取2018年进入世界500强,其中自主品牌将会担此大任已不容置疑。
2015年8月2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