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锐腾:打开制动“黑匣子”

(2015-05-21 13:12:54)

参观锐腾研发部门,不仅了解到选型、设计、验证的流程,还真切地看到了开发细节的艰辛,其过程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说:“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用开发团队的话说,光是试验就做了3000多项,还在黄山找到了中国的MOIACAR试车道(被制动工程师视为路试的“圣地”),开中国汽车制动路试先河。

 

锐腾:打开制动“黑匣子”

撰文/颜光明

 

         在方恩看来,汽车的制动技术只有原创才能过硬,光有这还不够,还要做到独门绝技,必须是这样方面的专家才行。

          520日,在解密锐腾制动系统现场,这位上汽乘用车主任工程师把汽车关键的核心技术演绎为一场对生命负责的神圣演讲。以拆解的方式,印证什么叫原创,什么叫不惜血本,什么叫试验,什么叫“神车”?

         这是一堂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解剖课,也是对其“黑匣子”打开全过程的解密。

         什么叫神车?从理论上讲,凡是在36米以内刹停的车都可以称之为“神车”。按这个要求,国内外有哪些SUV够此标准?

权威显示:保时捷Macan36.7米)、奔驰GLA36.29米)、翼虎1.5LGTDi40.44米)、途观2.0T 42.2米)。

那么,锐腾刹停距离是多少?

36.29 米!

这意味着锐腾的制动系统名列第一,堪称世界第一。

从专业测试到媒体实测,锐腾百米刹停表现给人惊喜连连,令业界震惊。公布这样的数据,解析它的技术,就是向公众和消费者介绍什么叫安全,什么叫靠谱的车。

“刹车距离越短,安全性越高。”专家解释,这意味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汽车性能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同时又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检验。

“跑得快,杀得住,行的稳。”

这是锐腾在众多SUV中鹤立鸡群的特质,亦是傲视群雄的底气。方恩说,我们历经长达三年研发,集世界汽车制动百名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研发出的锐腾自动系统,从零部件到总成,再从设计到实验,由实车到样车,再由阿尔卑斯山到黄山,以及“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测试和检验等,千锤百炼,厚积薄发。

在上汽乘用车安亭研发部门,摆放的零部件和试验台,全面透彻地揭示了锐腾36.29 米是怎样炼成的奥秘。通过破坏性视屏(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再现了制动盘在“高温烈焰中”岿然不动的试验过程。于是,刹车片、制动盘、高性能轮胎、独立真空伺服装置等,在平时听起来非常专业和枯燥的名词,在方恩的介绍下变得生动起来,竟然神奇地有了生命感觉。比如,在空气稀薄的西藏高原,为什么有些豪车就会趴窝,没了刹车感觉?锐腾就不怕,因为有独立真空伺服装置,可提供大气压力95%绝对真空,提升30% 制动距离。BDC制动盘自动清洁系统能确保雨中、冰雪路面,及恶劣路况下的行车安全。

汽车的生命和响应就是在这些零部件的相互依存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变成了守护安全的卫士。

制动系统是汽车中的核心技术。而制动专家则是汽车中的专家的专家。从卡钳设计、制动、测试、尺寸、摩擦等领域。没有十年或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难以胜任这项技术的研发。据介绍,负责锐腾刹车片研发的专家是一位在这一领域研究了50年的顶级德国专家,负责研发和测试的外国专家,都是在各自领域工作了几十年,经验丰富的专家。“这是建立在庞大汽车数据库基础上的研发。”方恩说,坚持原创,精准匹配,这既是精神动力,也是特立独行,唯有如此才能突破瓶颈,走向蓝天。

参观锐腾研发部门,不仅了解到选型、设计、验证的流程,还真切地看到了开发细节的艰辛,其过程正如阿•托尔斯泰所说:“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用开发团队的话说,光是试验就做了3000多项,还在黄山找到了中国的MOIACAR试车道(被制动工程师视为路试的“圣地”),开中国汽车制动路试先河。

技术是用数据说话。“一身名牌”的锐腾制动系统,集成了当今世界汽车顶尖零部件的精华,堪比任何豪车技术,屹立世界汽车之林一点不逊色,这不仅是正向研发修成的正果,也是自主研发坚定的方向。

“世界汽车刹车距离最短!”

各项性能测试表明,锐腾跃上了与世界技术比肩的台阶。无论是“8秒破百”的惊叹,还是“38米刹停”的保守描述,以及欧式运动悬挂的专业SUV底盘等,这都可以堪称中国自主汽车领先的自豪。

跑得快,刹得住,行的稳。

这就是锐腾。

有了这样的车,中国车的春天还会远吗?

20155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