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四海:融合组网和室内覆盖面临挑战 TD-LTE摸索创新

(2012-09-11 13:32:29)
标签:

王四海

移动labs

创新对话

杂谈

独家供稿:移动Labs

在“2012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期间,为了突出体现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全面开启之际的全新战略定位,更深入地探索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全方位解读探讨行业热点,作为中国移动研究院官网的移动Labs特在研讨会期间设立Labs访谈间,对话行业专家。

  以下是就“TD-LTE规模试验的融合组网方案及室内覆盖方案”对话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所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室技术经理王四海的访谈实录。

王四海:融合组网和室内覆盖面临挑战 <wbr>TD-LTE摸索创新


图为: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所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室技术经理 王四海

    移动Labs:TD-LTE已经完成了规模试验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通过规模试验,您觉得TD-LTE融合组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四海:TD-LTE融合组网,包含系统内的同频组网、多频段融合组网、多系统融合组网等方面的内容。为充分利用频谱资源,LTE系统普遍采用同频组网(即基站所有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点)。同频组网具有频率利用率高、部署灵活、终端支持频段需求低、减小终端射频通道的复杂度、降低终端价格等优点;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小区间的干扰。

  同时,TD-LTE可以使用D/E/F等多个频段所以存在多频段如何组网的问题。对于室外组网来说,若不考虑后续扩容且可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可考虑采用3个20MHz异频组网的方式,这将会提升网络建设和优化的难度。多频段组网问题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将在扩大规模试验中进一步研究和摸索。

  LTE网络建设完成后,现网将面临着GSM、TD-SCDMA、WLAN与LTE四网并存的情况,四网间如何协同发展与使用则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网络建设初期,LTE的覆盖区域可能会远小于现网2、3G系统,此时因弱覆盖的存在会导致连接态的数据业务与2、3G发生互操作,对于话音业务而言则需通过CSFB或双待机的方式予以解决。

  此外,融合组网还涉及到与FDD的融合组网问题,需要综合不同系统、不同频段间的优先级设置及重选、切换、功率设置等参数配置。

  移动Labs:针对您刚才提到的这些挑战,项目组有什么样的具体解决方案?

  王四海:针对同频组网面临的干扰问题,目前有一些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提升边缘用户速率,如控制信道PDCCH功率控制:为小区边缘用户PDCCH分配较高功率、为小区中心用户PDCCH分配较低功率来降低小区间的控制信道干扰。业务信道干扰抑制技术如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相邻的相互干扰的小区间通过协调空口资源,包括功率资源和时频资源,从而降低小区间干扰;频率选择性调度(FSS):用户只占用部分频域带宽,基站根据不同频带的SINR的不同,将用户调度到SINR较高的频域资源上。使用这些干扰抑制技术后会对用户边缘速率及小区吞吐量等有所改善,后续会在扩大规模试验中进行验证。

  而针对多频段组网,可以建设分层网,即F频段作广覆盖,D频段作热点覆盖。通过频率优先级、重选、切换参数设置使更多的用户优先选择到D频段的小区内,使得D频段吸纳更多的用户数;而F频段主要是保障连续覆盖。由于较多用户在D频段小区内可使F频段小区内的同频干扰下降,进一步提升小区吞吐量。对于室内外的组网方式来说,可能存在室内外异频组网(室内E频段,室外D频段或F频段;室内F频段,室外D频段)和同频组网(室内外均为F频段)两种情况。对于室内外异频组网,通过参数设置可使室分系统来吸纳更高的话务量;而室内外同频组网则为网络规划带了更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增加了规划难度,需要严格控制室内同频段信号泄露到室外带来的严重干扰。

  最后,针对我刚才提到的LTE与2、3G发生互操作所面临的挑战,在扩大规模试验中将对多个LTE弱覆盖场景进行互操作的测试,由于LTE的数据业务速率远高于2、3G系统,当用户由LTE回落到2、3G后体验下降会较为明显,且为了让LTE充分起到分流的作用,在参数摸索的过程中会尽量让用户留在LTE系统中。

  移动Labs:TD-LTE在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上的最大创新是什么呢?

  王四海: 室内作为LTE高速业务的重点区域,良好的深度覆盖质量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口碑。由于TD-LTE使用频率普遍高于2G/3G系统,TD-LTE室内覆盖将面临严峻挑战。

  LTE采用了多种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包括:室外宏站覆盖室内,NanoCell和Relay新产品解决室内覆盖,室内分布系统等。室外宏站覆盖室内作为室内覆盖的基本解决方案,具有部署快、成本低等优点,但受限于覆盖楼宇与基站的距离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室内深度覆盖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Nanocell方案可采用网线、有线电视线缆进行回传,具有即插即用的优点,但是覆盖范围有限,适用于办公室、家庭等小范围内覆盖,而多个Nanocell之间将存在复杂的资源协调问题。Relay方案可在无线回传的场景下,为室内用户提供LTE覆盖,但受限于标准化进程,实际产品还处于初期验证阶段。

  室内分布系统作为解决室内覆盖的关键技术,可通过多个RRU拉远实现大范围内的室内覆盖,适用于写字楼、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通过引进双通道室分系统后,还可支持MIMO技术,提升用户的传输速率。对于双通道室分系统的改造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两路馈线或者一路馈线传两路MIMO信号方案。

  由于2G/3G室内分布系统大多数采用单路室分,如采用双路馈线方案,则一路可通过合路的方式利旧,而一路需要新建一路室分,工程改造量较大。

  而单路馈线传输双路MIMO信号方案,则不需要进行室分馈线的改造。该方案在信源端对其中一路信号进行变频,合路后在现有单路馈线中进行传输,在靠近天线点处通过滤波等操作进行解变频,从而实现一路馈线传输MIMO信号的方案。但是该方案引入了有源设备,需要新增供电系统,设备稳定性差于双路室分。

  为支持双通道系统,还需对吸顶天线进行改造,包括新增一根单极化天线或者更换为双极化天线两种方案。对于新增一根单极化天线,与原有单极化天线之间的间距将影响到MIMO效果。工程上建议天线间距至少设置为4倍波长,对于走廊等特殊场景,天线间距还应进一步增加。

  如果无法增加单极化天线,可考虑使用一根双极化吸顶天线取代现有的单极化吸顶天线,通过两个极化方向来分别传输两路信号。基于目前阶段的双极化天线,外场验证显示和两根单极化天线的效果基本相当。但是在产品电气性能指标、稳定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由于RRU端口发射功率、两路线缆长度和无源器件损耗存在差异,将导致双通道室分系统的两通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功率不平衡,影响到终端信号估计的准确度,从而降低MIMO性能。工程上建议尽量控制在5dB范围以内,并在工程验收时增加通道功率不平衡的检测。

  TD-LTE室内如果部署E频段,将对WLAN系统造成严重干扰。可通过提升WLAN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采用工程规避措施来降低干扰。如WLAN系统尽量采用与LTE共室分建设,提升WLAN设备的阻塞指标等。在干扰严重的室内区域,TD-LTE也可考虑采用F频段覆盖,但需避免GSM900二次谐波对于F频段上行链路的干扰,工程上可采取TD-LTE与GSM900末端合路的方式,以降低GSM900二次谐波到达TD-LTE基站时的强度,从而避免干扰。



本博文发表在移动Labs的文链是:
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858835/1833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