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泽才:移动健康业务的Killer需求

(2011-09-16 16:39:29)
标签:

杂谈

 
                                                                            独家供稿:移动Labs

  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简要的介绍了移动医疗和移动健康的概念,事实上,从国外的进展看,Microsoft(health vault)和Google(Google Health)已经涉足了医疗健康行业,同时,ETSI和康体佳等标准化组织也正在对移动健康的需求/场景等进行标准化相关的工作。然而,产品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美好的想法,一个产品能否成功最终的答案来自消费者,来着消费者的真实或者潜在需求。本文拟分析消费者对移动健康的需求特性,并分析不同参与方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

  为了熟悉领域现状,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Mircrosoft和Google的产品定位和特点,以便能管中窥豹。

  1. Microsoft的HealthVault的秉承理念是:由用户管理自己健康记录以及访问在线健康管理工具的原则之上,可以开放权限给医疗机构或其他协助解决健康问题的私人医生等,在数据安全方面,HealthVault与隐私提倡者、安全专家和世界主要的健康组织共同努力,打造了一个能够保障数据安全的系统平台。HealthVault目前获得了300多项应用支持,涉及糖尿病管理工具到孕期护理跟踪等软件和硬件。

  2. Google Health发布于2008年,是一个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用户可将自己的处方、病史、病历及其他医疗信息上传至该平台并进行管理。Google Health的主要功能为:

  1. 在线管理健康数据,包括药物记录、身体指标等。

  2. 建立个人健康目标,跟踪掌握体重、血压、睡眠模式、饮食习惯、运动规律等指标。

  3. 分享个人健康信息,可以对家人、朋友、医生开放个人健康信息。

  从二者的对比来看,HealthVault侧重于个体对自己的健康信息进行维护,囿于专业知识的限制,缺乏医疗训练的个体很难对医疗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虽然有可能积累很多知识,但是还是达不到(至少在这个阶段上)进行个体自主进行健康管理的目标。而Healthvault迄今为止运营的还是不错。主要的原因有:(1)Microsoft在医疗领域的耕耘和积累相对丰富,能够很好的进行移动健康产业相关厂家的集成和协作,并可以吸引医疗机构等参与(2)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由于能够方便的监控和获取健康数据,并顺畅的转发给能够提供较好医疗服务的机构或组织。

  如上所述,移动健康的兴起在于:由于医疗信息化和互联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在线服务的兴起,使得用户自主拥有和管理的健康信息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健康问题最终还是一个医疗问题,当健康出现一定问题时,从而必须借助于专业机构(或者专业的工具)以便进行深入分析。消费者移动健康的核心需求是:

  (1) 健康主题的迫切需求。这些健康主题有运动减肥/高血压/亚健康状态护理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相信会有更多的健康主题。

  (2) 健康主题对应体征信息的易获得性,最好是消费者可以在自己家里并不需要很复杂的操作甚至在自身无意识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常见的体征信息有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心电信号等,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进展,相信会有更多体征信号容易获取,甚至中医的“望闻诊切”等可以完成采集。

  (3) 健康主题本身应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也就是说,用户或者软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管理这些健康主题。随着医疗信息的普及,用户或者软件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例如,例如可以发现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时可以给出一定的警示。

  (4) 最为关键的需求,当健康主题体征特征参数出现转折性变化时,移动健康方案可以主动地侦测并通知到用户订阅的医疗机构以及用户本身。这就要求移动健康系统最好能够与现有的HIS(医疗信息系统)等够进行一定的信息交互和操作。

  以上是移动健康领域中用户的核心技术需求,当然,对于成功运营一个移动健康系统而言,还有很多成本收益,用户使用的便捷等非技术因素。对于未来的移动健康系统的竞争,也将主要围绕上面这些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展开,这些将构成移动健康业务的Killer 需求。

邵泽才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458/153247#A0

相关博文:
移动医疗&移动健康和博客&微博
手机自动化测试技术漫谈及OPhone测试


更多精彩推荐:

微软Windows8产品发布 系列域名成焦点
百度上线缩短网址服务 DWZ.cn域名系收购
图解网站是如何建成的?

更多精彩讨论:

【资料】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商务合作方案

【资料】十一长假哪里去 中国美景汇总给您参考

iPhone为什么比Android好! 

Android系统流量控制5大招  

新奇逗趣的错位照,爱好摄影的你还不赶紧试试

热门手机品牌型号命名规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