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供稿:移动Labs
管道是运营商的看家本领,这一点毋庸置疑,项老师也说,“管道”是电信运营商最强大核心竞争力,也列举了2009年电信业的收入与信息内容生产也做对比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一点,作为一个电信人,可能没有人不知道,运营商没傻到连自己的主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这个地步。所以项老师说“我们很多人在说电信运营商不能沦为管道时,都是有口无心地在说这句话”这样的话,我估计是低估了运营商、运营商管理人员的智慧。而与此恰恰相反,运营商提出“不能沦为(空)管道”这样的思想的则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十分有远见的、高瞻远瞩的见解!如果我们真正相信了““运营商不能沦为管道”是一个错误的理论”这样的观点,并据此指导运营商的战略、下一步行动,那将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将害人、害己、害产业,贻害无穷!
按照项老师文中的逻辑,运营商似乎应该安于现状,因为信息生产业是一个远比不上电信产业的领域,因为这样有“富人抢穷人饭碗”的嫌疑,引发各种各样的市场或者社会问题,置运营商于不利境地。我想,静态地看,项老师的这个结论也没有错,至少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动态地看,其实不然,下面几个小小的事件就足以说明“空管道”、“管道化威胁”对运营商而言有多么严重,我想这些项老师一定也知道:
前面说过,运营商足以立足的、看家的本事就是管道,这个管道收入主要体现为语音和短信收入,但是现在在这两个领域的情况如何呢?
语音方面,我们知道的IM软件比如skype已经可以实现打电话,不仅语音电话,而且视频电话都可以,不仅国内电话,而且国际电话都可以,而且费用极度的便宜,这还不够,那些对信息通信技术先知先觉的潮人们,还可以把这些软件拿到那些免费的wifi热点去使用,那就是打任何电话(视频电话、国际长途)都免费了,前些年打IP电话只有少数人知道我们称这些人为潮人,但是现在这已经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东西了,如果这些软件商适当地进行延伸,那么试问,运营商的语音收入还从何而来?这也正是这些年运营商语音市场急剧萎缩的关键原因所在,试问,面对这样的情况,运营商的“空管道”、“管道化威胁”是“有口无心地在说这句话”吗?不是!NO!
短信方面,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软件也可以免费发送短信乃至彩信了,比如微博(虽然主要是点对多点)、比如KIK
MEsseger,比如WhatsApp,有人说“免费是互联网经济的灵魂”,我想这就正好解释了这些软件为什么一上市就十分火爆的真正原因。试想,如果这样的软件大力发展下去,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又将安出?面对这样的情况,运营商的“空管道”、“管道化威胁”是“有口无心地在说这句话”吗?答案是:不是!答案是NO!
如果以上两种技术结合起来,那么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也就是说,技术上替代人们现有手机的东东已经存在了,只是早晚问题,只是政策允许与否即牌照的问题,而政策这个栏杆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世界里又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面对这种威胁,项老师让我们安于现状,这跟让我们“掩耳盗铃”、“讳疾忌医”有什么区别?!
再说说现在十分火爆的苹果,现在几大运营商都在找他合作,苹果可能是暗地里笑得合不拢嘴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带来的创新颠覆了整个电信业(当然也颠覆了传统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互联网业),大家暂时还没有找到好的应对办法,那么此时合作就是最好的办法!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苹果联合联通推出了miniSIM,这当然是联通为应对转网而树立的一道篱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苹果目前在研究一种称为softSIM的技术,我们不需要猜测它是个什么东东,结合上面的两种技术分析,我们敢大胆猜测,一种不需要属于国家垄断资源电话号码,也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东东估计就是苹果的思路,或者通过合作或者购买解决电话号码问题,而根本不用SIM卡。到了这个时候,运营商赖以骄傲的管道收入将面临怎样的威胁,试问这个时候,“空管道”、“管道化威胁”是“有口无心地在说这句话”吗?答案还是:不是!答案还是:NO!
再说说现在的项老师所说的“非管道的信息生产产业”,项老师说“不但无法形成门槛与规模经济,同时竞争激烈,缺乏收费支撑平台,整个产业不但是收入和电信业有较大差距,利润更加惨淡,广播电视行业的利润极低,电影业也鲜有真正赢利水平较高的影片。而这些产业却聚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中国有电视台超过千个,电影制作公司几十个之多,出版社超过500家,杂志超过8000种,报纸2000种,全行业利润率极低,竞争惨烈,发展乏力。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最直观的判断,到一个省会城市,看电信运营商、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的楼,就可以看出这些单位的经济实力”。我认为这是把这个信息生产产业的概念严重地缩小了,仅仅看看腾讯一个QQ就知道这个信息生产产业对我们带来的威胁有多大了,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请大家补充):到去年年底,一个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0多亿,已经超过三大运营商的总客户数之和,而互联网的逻辑是客户就是生命!腾讯各项业务的成长率与整个电信行业的成长率则是几个位数的差别的问题!试问这个时候,“空管道”、“管道化威胁”是“有口无心地在说这句话”吗?答案仍是:不是!答案仍是:NO!
综上所述,管道是运营商目前的立身之本没错,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个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据此就认为““运营商不能沦为管道”是一个错误的理论”并据此指导运营商的战略和市场工作以及下一步行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将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将害人、害己、害产业,贻害无穷!所以我们还要坚信和遵循:“要向互联网学习,要善于学习互联网企业的运营规则、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以开放的思想、合作的态度、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适合发展需要的新模式。”(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采访录)
史正军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32139_79138
相关博文:
无线城市的再定位
谁说无线城市没有成功模式
相关资讯:
鲍尔默称WP7将支持多任务 手机版IE9将发布
HTC打造两款Facebook手机谍照曝光(图)
相关知识点:
无线城市
诺基亚手机OS变迁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