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从汽车制造商的角色变化看电信运营商的转型
(2011-01-19 17:22:52)
标签:
车联网物联网信息it |
和规模宏大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展(CES)相比,同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onsumer Telematics Seminar (CTS)2011只是一个几百人参加的小型会议。不过,这却是一个消费者车联网产业链重要的会议。国际上各大汽车制造商、北美的电信运营商、汽车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商、车联网信息服务商(TSP)和内容供应商悉数到会,讨论的问题从汽车制造商车联网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产业结构、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直到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定价,涵盖了消费者车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是,目前北美的消费者车联网产品和服务产业链是由汽车制造商主导的。宝马、福特、现代、通用、奔驰等著名品牌的汽车制造商是产业的引领者。车联网信息服务商TSP、车载联网消费电子终端和汽车制造商的关系完全是垂直的,而在信息服务提供、内容提供和应用提供上是基于契约关系的开放的,这个结构和汽车零部件和生产的供应链以及4S店的销售维修和服务体系是十分相似的。
出现这种新的产业体系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汽车制造商已经从单纯的制造走向用户体验和保障的设计,其二是消费者车联网信息服务自身的特点。
按照BMW现在的说法,汽车制造商(Maker)的角色和苹果十分相似,它们是汽车用户(拥有者、驾驶者、乘坐者)体验的创造者。他们的任务是发现、分析和创新某一客户群的用户体验,开发出相应的汽车产品。而现代汽车的说法更进一步,他们运用车联网技术提供给用户的体验不仅仅是舒适和便利,还包括Assurance,是对用户体验的保障,是对安全的保障,是对社会的保障,更是对环境的保障。
站在用户体验高度和社会环境高度的汽车制造商,已经远远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大仓库、大车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高度信息化的供应链的汽车制造厂了,也不是把研发力量仅仅用在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动汽车等动力技术上的汽车技术开发机构了。在这个高度上,汽车制造不仅是性能和生产成本的问题,而是用户体验问题,安全问题、社会交通问题和公共环境的问题了。也正是如此,汽车制造商们成为推动了北美消费者车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力量。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车联网信息服务产业的自身的特性。车联网信息服务商(TSP)对网络能力和车载终端的操作系统、甚至用户界面需要保持在风格、体验、功能和业务上高度的一致性。车联网的应用和内容是基于契约的开放关系,这就是说应用和内容的开发必须通过TSP提供的特定SDK,业务的投放必须通过TSP的平台和执行认证,以保障用户的体验和端到端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这和苹果终端、应用商店和应用开发者的垂直关系也十分相似。
在过去近百年中,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和通信服务也是完全垂直化的。但是,那是静态的垂直化产业体系。尽管当年的贝尔实验室也曾经是用户通信体验的创造者、技术的开发者和产业的引领者,但是在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开放浪潮、日新月异的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和创造力无限的应用技术面前,固守“通信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在开放或垂直优化的二选一的博弈中被压缩成了信息流的管道。他们虽然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但正在失去了对信息通信服务业的引领能力。这恰恰和汽车制造商们逐渐从单纯的汽车生产走向用户体验的开发,甚至成为消费者车联网产业的引领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意义上,汽车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电信业转型借鉴的。消费者车联网信息服务业已经是一个既开放又垂直的产业。产业环境的开放有利于产业的发展、新技术的诞生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产业环境的垂直化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产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新产品的迅速投放。按照这个观点推理,电信业只考虑单一的开放,其结果是电信网络成为管道,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治理,也会对互联网新业务的开发形成能力的阻力。电信业只有实现在开放环境下的垂直治理结构,才能成为推动电信业发展和信息服务发展的引领者,成为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力量。
杨景发布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 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389069_77340
相关博文:
苹果成功的核心再次揭示了互联网的基本经济规律
大众市场和利基市场的博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