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然,作为一个用户,我不去管那么多,反正,不要影响我使用就行。这里也简单说一下自己本人对这个事件的理解。
首先,360说腾讯QQ侵犯用户隐私,推出了扣扣保镖。个人认为:360扮演的是既做球员又当裁判的角色。自家产品检测其他产品有问题,再自己推出一款针对性软件,这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360不能让第三方机构来确认呢?事件来不及?晚一点客户隐私就全给侵犯了?难道腾讯是最近才侵犯用户隐私的?只有你家知道?请记住,360是一个私人企业,也是盈利性质,并非官方机构。今天出来扣扣保镖,明天就会出来旺旺保镖、搜狗输入法保镖、Office(这个绝对是垄断啊)保镖。。。
其次,腾讯让用户二选一,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很霸道。但如果换位思考,自己的产品被对手冠上侵犯隐私的帽子,然后在用一款针对性的产品来限制你,你能忍?反正我是不能忍?你又不是什么官方机构,凭什么干涉我软件的正常运行。或许又有人说,腾讯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啊。呵呵,互联网一分钟一个样,如果真走流程,QQ就被QJ致死了。马化腾能等么?换做你,能等么?况且,360先动手的,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里引用一下王冉的一篇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65bc10100n51e.html),里面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自从国美一战之后很多人都学会了用家政人员打比方,那就暂且沿用这个套路(绝无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半点不敬)。整个事件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用户)家里雇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带孩子(QQ),一个负责打扫卫生(360)。忽然有一天,负责打扫卫生的非说那个负责带孩子的拿了我们的钱(偷窥隐私)。本来,她要仅仅是私下里检举也就罢了,可她非得自己冲上来迎面就给了带孩子阿姨一嘴巴(推出扣扣保镖)。带孩子阿姨当然不干了,把孩子往床上一撂说:“您定吧,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忽然想起了那个“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打北边来了个哑巴”的绕口令。)”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那个带孩子的阿姨是否真的拿了我们的钱,我们也不知道那个打扫卫生的阿姨是否就一定没有拿我们的钱。但事已至此,我们又要必须做出取舍。既然我们不能断定到底是谁拿了我们的钱(也许这个拿了也许那个拿了也许都拿了也许都没拿),那么我们只能在事件发展脉络上再往前跳一步:无论如何,负责打扫卫生的阿姨可以打小报告,但不能上来就动手打人。她这一动手,最后真正生活被打乱的是我们自己—要不没人带孩子了,要不没人打扫卫生了。在现实生活中,找一个打扫卫生的阿姨比找一个带孩子的阿姨总要容易一些,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做出这个取舍并不难。这也是那个率先动手打人的打扫卫生的阿姨的尴尬之处。”
相信都能看明白吧,说的再简单点:有问题,找警察。当然,中国目前互联网管理办法的缺失也是造成这次事件的因素。总结一下:腾讯和360是用户的争夺,利益问题;而用户是想好好的用软件,使用问题。两者讨论的都不是一个方向。
最后,抑制腾讯一家独大和这次侵犯隐私的事件,其实是两码事。360不过是借着网民对腾讯垄断和抄袭很反感的特点,挑起这件事。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赚钱,用户,始终都是被利用的。
试想一下,某天3X0提示飞信侵犯用户隐私,出来个飞信保镖,CMCC该如何紧急应对?腾讯这次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应该学习到什么?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评论,但如果自己遇上了,该怎么面对?求助工信部?一个月后才有结果吧,这时候,飞信估计已经挂掉了。反应速度,这是立足互联网的根本,也是基本要求。
通过上面的事件,也可以看出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性。CMCC目前的重点都是在手机终端上,MM、手机阅读、手机游戏、OMS、Ophone,算是移动互联网吧。而对于传统互联网产品的推广显得力度不够,飞信、邮箱基本都没重点推广,而www.10086.cn,看起来就是一个导航网站。一个网站的首页很重要,相信CMCC不会把首页当网址导航用的。
移动互联网很美好,但在现在看来,传统的桌面互联网,其实网民接触的时间更长。2011年是否也该加大传统桌面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力度呢?把90%的精力放到产品的优化上,产品好,用户自然会用。
运营好一个门户,一个客户端,这是最基本的。其他业务,都可以从这两者扩散开。
郑丹帆发表在移动Labs的原文链接: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63754_70283
相关博文:
相关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