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移动Labs
移动Lab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00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思:通信展,"三新"伴随着新挑战

(2010-10-14 09:38:00)
标签:

it

通信展

 独家供稿:移动Labs

 

    又是一年通讯展开幕的时候了,突然觉得作为85后的我、有一种见证通信发展的感觉。家里是1994年安装的固定电话,从此告别了“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90年代末的书包里面放入了BP机,虽然只是数字的、虽然很多代码还无法识别,但是毕竟也是可以“移动接收”了,而配套的就是马路上的IC卡电话。进入21世纪,第一部手机到手NOKIA3610,慢慢对通讯行业有了兴趣,从此呼机变手机。随着去年--3G元年--体验了TD,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解决中,而今年,我逐渐向“通讯时尚达人”靠拢:TD-SCDMA手机+WCDMA上网卡,让我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感受到了通讯发展带来的演变。

    今年通讯展已经开幕了,可惜的是通信展在工作日举行,要不我一定会一睹其荣。当然,对通讯展我有很多的期待和期望,希望在今年的通讯展上能够看到“三新”的占线。

第一新:新产品

    去年的时候,随着3G牌照发放,依靠新技术诞生了不少新产品,比如无线座机、无线上网卡、视频电话等等,这样的变迁是飞快的,从打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变成了“画面和声音同步”,我们家街口小卖部的大姐都购买了一部3G手机,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无线沟通。而今年,OPhone2.0技术估计会带来更多终端厂商的研发,同时像车务通、电梯卫士这样的产品在今年通信展上展出,估计会对出租车、特种车辆的运行调度上、日常生活中再一次带来不小的改变。同时,随着3G的应用扩大,估计还会有新产品面世吧!

第二新:新技术

    对我来说,相对关注产品外,我更关注的是新技术,首先新技术的研发占比较多,其次新技术带来的新产品一般是带有一定“意义”的,而随着今年世博会的召开,在上海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开通,这对于我这个“达人”来说很关注,而且TD-LTE是由TD-SCDMA演变和进化来的,因此我国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经历了GPRS改变上网模式、EDGE加速、3G时代的升级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关注TD-LTE,而且我的手机现在在家里能够使用3.5G了,所以相信准4G时代已经也不再遥远了。

        世博会期间的“手机门票”、超市购物的“手机钱包”、网上购物的“手机支付”等,这些技术是否会有一些更新,而随着RF卡的逐渐推广,是不是能够有技术性的革新,这些都是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地方,因此期待新技术!

第三新:新名词

   相信“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到了。

   物联网将把“物与物”之间通过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上班了而家里的煤气没有关闭~二十年前,要么就不关了,要么需要和单位请假然后骑自行车回家关闭煤气;两三年前,给家人打个电话,家人去厨房关闭煤气就可以了,简单快捷吧;而今后,一个电话,煤气自动关闭,即使家里没人都可以身在任何一个地方去远程操作,这就是物联网的好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健康监测、交通调度、公共安全、智能工作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物联网的影子。

    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合并在一起,之前估计只能是用手机打电话、用电视看节目,而随着三网融合,在手机上看电视、通过电视拨打视频电话这些都不再遥远,而这样就会将“手机多媒体”行业体现出来,无线互联网也将更为强大。

 

    如果说2009年的3G元年,对于通信行业是一个新台阶,那么今年就应该说是“新挑战”吧,因为在发展中要有创新,而且还要提高用户的认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对于通讯发展来说,这一年也将变得尤为重要,目标已经设定,而现在需要做的是要带领用户走向这个目标甚至是超越目标,3G的春天已经变成了夏天,现在的过程是为了“秋天的收获”吧。

    回顾去年、期待今年、展望明年,同时也希望今后通信展在展览时间安排上能够增加一个双休日,让更多的用户群体有时间到现场去参观学习,融入到通信发展的过程中去成为参与者,而非观众!

 

陈思发表在移动Labs官方博客原文: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31784_67765
相关博文:
中移动3G上网及资费全解析

移动MM和天翼空间网站的简单对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