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供稿:移动Labs
以前通信运营商是不介入具体业务的。“优秀的网络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被认为是中国移动在2G时代的制胜法宝。在多元化的移动增值业务上,运营商也只是搭建业务接入和计费平台(如移动梦网),引入众多的合作方业务,通过辅助运营和市场优胜劣汰,逐渐保证为用户沉淀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运营商搭台,合作方唱戏,是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
合作方原来是服务提供商,后来随着优质内容版权化愈来愈明显,内容提供商也独立出来。
与此同时,运营商纷纷建立音乐基地、视频基地、动漫基地、电子阅读基地等等,也是基于热点内容类型,搭建内容接入、访问、订购平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通过渠道覆盖和计费能力构建产业链,逐步补充成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也要看到,很多产业链是很重的,仅靠运营商可能无法撬动。比如在网络视频领域,烧掉的风险投资已超过10亿美金,对于任何运营商在单领域均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成本…所以在自我定位上,和领先的内容方合作,或成立合作的股份公司,共同主导产业链的发展,可能更为现实和可能。
但是运营商介入互联网领域时,这个模式遇到了很大的变化。
互联网有其自有的用户群、传播渠道和计费模式(如免费和广告)。而且互联网是多样化的,核心基础服务就很多,包括IM、邮箱、搜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门户、社区等等,这里面每一项基础服务,市场上都有占较大份额的市场领导者,其构建了强大的内容和技术壁垒,并正在建立了基于此基础能力的开放平台,以构建生态链囊括整个领域;每个基础服务,市场上还有无数的垂直服务站点,基于特色功能和特色内容,占领了细分市场。
当运营商要介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其实也不得不从基础服务开始构建,并且和运营商的优势资源结合,重新诠释这些基础服务,以在市场上获得差异化竞争能力。移动的飞信,就是把即时通信的实际能力进一步锐化;139邮箱,是把邮件的实名制落到了实处…这是两个比较成功的样板。
而飞信和邮箱的下一步发展,也必须遵循平台化规律,开放其基础能力被第三方调用,构建产业链联盟。现在QQ的WEB
IM在其他网站的嵌入,QQ号码即将可以登录用discuz建站的网站,很多内容网站可以通过接口推送内容至用户的QQ空间等…..这就是很好的样例。
那么运营商做互联网社区应该干些什么?
其实对于社区,理论上是存在很多用户服务的,比如论坛、聊天室、微博、相册、空间、博客、
SNS游戏、圈子、活动等等……而社区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用户之间有共同的意识或喜好,并有着较密切的互动,甚至用户之间存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以,运营商的社区,必须基于移动的特征(或手机侧的展现),为社区基础服务重新完成诠释。如移动相册(手机拍照即可社区发布)、移动博客(短彩信写博客)、移动空间(可手机访问的个人媒体中心)、活动(基于基站定位的活动召集和参与界面)等等;然后基于单业务重点突破,作为社区的差异化门槛。
然后,基于社区重点业务能力构建平台,引入第三方内容和开放数据给第三方应用,构建生态链。
所以,我觉得“运营商搭台合作方唱戏”是一个应该一直坚持的模式,因为运营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整个产业链的强势地位,所以不应该在单独的应用上,花巨大的机会成本。而是在构建差异化服务后,尽快利用用户优势和计费优势,将其平台化,由此应对互联网时时热点变化的高强度竞争。
进一步的,运营商利用其运营能力,完成各服务的推广、优胜劣汰和能力升级。
张鹏发表在移动Labs官方博客原文: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2179_67303?lxyracirtx210
相关博文:
运营商如何做互联网业务
复制APP store模式对于移动或许不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