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贵州豆豉(修改稿)

(2016-01-05 18:13:33)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贵州的豆豉令人难忘,此外还有折耳根、老腊肉、豌豆、鸡枞菌。如果还有一样的话,应该就是黄丝菌了——不过今天不谈黄丝菌。

豆豉不稀罕之物,除了贵州,其他省份都有出产,譬如,颇负盛名的有湖南浏阳的淡豆豉,江西大河的盐豆豉,四川三台的盐豆豉,广东阳江的盐豆豉等,而目前市场上到处有售的则是色黑如酱、酥而不烂的四川永川豆豉,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

上述豆豉都标榜用小黑豆作原料加工而成,究竟如何不得而知。现代科学说,食物要注意颜色,红黄绿白黑,各具营养,应该搭配食用,这也许是不错的。唯有贵州豆豉不用黑豆而用贵州本地出产的小黄豆作原料。关于这种小黄豆,在下曾有一篇小文章《贵州的毛豆》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言。贵州豆豉与其他地方生产的豆豉不一样还有,颜色灰黄,死眉死眼,毫无光泽,不加盐和其他药材,不用添加剂,自然纯朴毫不修饰,贵州山里妹子,不傅脂粉,崇尚自然素面朝天一样

贵州豆豉有干豆豉、湿豆豉、水豆豉之分。原生态的豆豉应该是湿豆豉。黄豆蒸熟,冷却,置于暗室于恒温下,时间长短因季节而定。等到黄豆发霉,散发阵阵香味,有些黏手,互相粘连,用筷子拨动时,有蛛丝状物连绵不断,这时候所做豆豉已经成熟,便可食用。我们在市场上购买时,往往就是用筷子夹起几粒豆豉,提起来,发现藕断丝连,就确认这是好豆豉,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原生态湿豆豉。晒干,呈各自独立、成了互不牵连的颗粒豆豉,颜色转深,呈褐色,即是干豆豉。干豆豉咬在嘴里有韧性,很像零食熏青豆。用湿豆豉或者干豆豉浸泡于冷却后的茶水之中,加适量盐、姜蒜末,还有酒,密封数日,开启后即成水豆豉,味道尤其鲜美。上海黔香阁酒店里,小小一碗水豆豉(最多浅浅两调羹),索价甚是昂贵,目前市场价不会少于16元。但确实是地地道道、货真价值的贵州豆豉。

从味道判分,有不臭和微臭两类;有不辣和微辣两种。不吃辣的可以购买不辣豆豉,怕臭味者,尽管可以采购不臭的豆豉,根据爱好,各取所需。我的武汉亲戚来到贵阳,专门寻找臭豆豉,就像有人爱吃臭豆腐一样。而我们家的孩子绝对反感吃臭豆豉。想到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一语,不禁黯然失笑。

    上述三种豆豉中,我最钟情于水豆豉,一瓢水豆豉舀在碗里,洒上一撮香菜,略拌,就成一道鲜美可口的菜肴,清爽滑润,回味隽永,百吃不厌。

其实,那种略带一丝丝的“臭豆豉”,更加令人不舍,令人难忘令人魂牵梦绕,日思夜想。这就叫做:臭在其中,香在其中,在其中,在其中。犹如欣赏戏曲里的小丑,图画中的钟馗。

我在上海定居已有十数年,几乎每年都要请贵州朋友寄510斤干豆豉,密封包装后存放在冰箱之中,一家人慢慢享用。一次,准备晚餐,正在炉灶上干炒豆豉肉末,烧热油锅,把作料煸炒出香味,下得豆豉,香气四溢,惊动了四邻八舍,六楼一位孤身老太,在楼道路灯全瞎的情况下,颤颤巍巍地摸下楼来,手握一把调羹,敲门、叫唤,笑嘻嘻地问:你们在炒什么菜,这么香啊?,给我一调羹尝尝,可以吗?老太太大概曾经在贵州或者四川待过,闻到久违了的豆豉香味,实在忍无可忍了,顾不得面子,向我们开口索讨。儿子大大方方舀了一小碗给她,等不到到家,老太一路上品尝着上楼去。

去年冬天,在广东肇庆超市里,看到罐装阳江豆豉,作料齐全,加工到位,味道甚佳。购买几听带回,商店里其他豆豉则难得有可吃的。这种罐装阳江豆豉如果在西南定然无人问津,因为作料太多,已有喧宾夺主之嫌,豆豉本味被掩盖殆尽。

台湾叫豆豉为阴豉,盖取其须在阴凉处阴干之意,日本人称为纳豉,不知何由。日本纳豆现已升格为保健品,动辄数十元一小瓶,豆豉家属出了状元,成了贵族,已经超越本文讨论范围。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或者作为调料

豆豉不仅能做菜、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药里的淡豆豉。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归入肺、胃两经。暂且从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